跟大学时的闺蜜丽聊天。她说她刚换了越秀区的学区房。6万多一平,80多平。
“手头一分钱不剩了”。
“你是妥妥的小富婆了。这两套房子就值千万啦”。她现在住的是天河区140多的房子,价值也在400多万。
回头盘算盘算我自己的资产,对照网上的阶层资产表,我还在努力奔小康的路上,她已迈入了富裕中产的行列了。想想十多年前,我们从同一个县城,考到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家里都一贫如洗,靠着勤工助学完成了大学学业,十多年的时间,我们怎么就相差了好几个阶层了呢?
想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行业。
我们大学的专业比较冷门。大学毕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早早的选择了就业,进了一所高校做行政。而丽选择了换专业考研,经过努力考上了本校新闻学的研究生,靠着助学贷款读完了研究生。
虽然早工作了几年,但高校那些年的工资是真低啊。记得第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1500块。每年的涨幅也有限,所以工作了几年也没攒下钱,错过了买房子的最佳时机。
丽研究生毕业,南下广州,进了当时最热门的南方传媒集团。工作强度大,天天熬夜写稿,但收入也可观,每个月稿费上万,轻松还完了贷款,还有了不少积蓄,个人能力和眼界也迅速提高了。几年后,她跳槽进了当时热门的互联网行业,收入进一步增长。我们的收入差距拉开了不止一点点。
二,婚姻。
我和老公都是浪漫主义的人,我选择了嫁给爱情,而他为了爱情,辞去了另一所城市国企的稳定工作,孤身一人来到我所在的城市从头开始。那时候觉得,什么家庭条件,工作,收入,都不值一提,两个人在一起相处只要相爱,有情饮水饱。这么些年过去,我们依然相亲相爱,但他的工作一直没什么大的起色,而来自原生家庭的负担,也不可忽略。
丽在大学时有喜欢的男生。两人相处和谐,男孩家里条件不好,但对她全心全意呵护有加。男孩的学校一般,大学毕业留在了老家县城工作,而丽义无反顾的去了南方,在参加校友活动中,认识了同一专业的师兄,属于同一个行业。两人逐渐走到了一起。师兄是家里独子,父母事业单位退休,属于小康之家。婚后,师兄自己与朋友开了公司,虽然经常忙的不着家,但收入可观。
三,城市。
不得不说,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差别是巨大的。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东部城市和西部城市,在就业机会,基础设施,思维观念,收入等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样的努力,不同的城市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不同高度。在一线城市,你经过努力,你可以达到富裕中产,但在二三线城市,最多你只能达到新型中产。
当然,每个人的现在都是过去所有的选择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的生活,在他人看得见的风光背后,也都有自己的一地鸡毛。在资产上我们确实已经相差了几个阶层,但我们的感情并没有受到影响。我们在各自的路上,努力的生活,彼此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