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你不会还没听说过“认知边界”、“认知升级”这些个叼词儿吧???
那你有没有听过这么句毒鸡汤:靠运气赚到的钱,终将靠实力亏完。
这年头,你不真真正正的给自己的认知升个级,走路都不知道手插哪个兜。
看完李善友老师的《第二曲线创新》,你将会从创新、战略、竞争和组织4个模块,每个模块中会有3个思维模型,一共12个思维模型,让你完成一次系统全面的认知升级,做一个看透复杂世界的创新仔。
李善友,混沌大学创办人 ,原酷六网创始人兼CEO,酷六网大家可能没听过,但它却是中国首家上市的视频网站,后来的爱奇艺、优酷和这两年大火的B站,跟酷六网比那都是弟弟,当然现在酷六网早就变成弟弟的弟弟的远方大表哥了。李善友老师的经历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大学毕业于南开大学,学的是数学却去了MOTO干了人力资源工作,又去了美国铝业集团、博士伦等大型外企任职,后来又去搜狐干了编辑,到今天创办了混沌大学做创新、创业教育,听起来每份工作都跟他的专业数学没什么关系,但为什么他却能在每个岗位都干的还算优秀,有人说过,优秀的人不是爱一行干一行,而是干一行爱一行。虽然工作内容在不停变化,但底层的商业逻辑、逻辑奇点是没有变的,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告诉我们,当我们拨开迷雾和重重阻碍,逻辑的原点是不证自明的,而一切又生发自此。
创新是一个这些年被提及最多的词汇,《第二曲线创新》里对创新的定义是这样的: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实现第二曲线创新。这里说的创新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渐进式创新,渐进式创新能带来百分之10甚至百分之几十的增长,但第二曲线创新却能带来10倍速的增长,这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啊。而为什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而且需要能跨越非连续性的第二曲线创新?这要从企业宿命说起,企业的首要目的是增长,增长是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而增长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利润。但可惜的是,企业的宿命是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其寿命都是有限的,而且企业规模越大,其增速越慢。为什么会这样呢?企业难道就不能无限增长吗,为什么在组织内部,规模越大,人均产出不升反降呢?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物理学上的一个定理,叫“熵增定律”,“熵”这个概念源自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这里的熵的含义是指不能转化成功的能量的度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也就是无用能量,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那可用的能量自然会不断减少。在任何组织中熵增定律都在不断的发挥作用,导致组织不断退化,并最终走向消亡。
S曲线描述的是一条从缓慢增长、到快速爬坡到达极值点,进而趋于平稳最后甚至开始下落的曲线,我又骚了一下,看下图:
无数学界的论文对这条看似完美的曲线进行无数的研究后得出: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能逃脱S曲线的宿命。你甚至可以将它代入一切事物发展周期之中,当然也包括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当企业到达极限点之后,就像一个已经滚起来的巨大雪球,无论管理者再怎么英明神武,都很难将企业带出衰败的局面。
难道就没救了?不存在,论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于是这本书的最最核心的一张图来了,第二曲线创新模型就是。。。我不骚了,大家直接看图。
第一曲线就是沿着第一条S曲线渐进式的增长,而跨越第一条曲线的极限点的第二条曲线非连续性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这话是熊彼特说的,一个输入法能直接打出名字的男人,想要跨越第一曲线,就要跨越非连续性,开启第二曲线,想要开启第二曲线,首先要能感知到极限点,在极限点到来之前,利用单一要素10倍速变化找到并击穿“破局点”,开启第二曲线完成企业的再次腾飞,怎么感知极限点的到来,什么是单一要素10倍速变化,如何跨过非连续性,留给你们手捧原书,细细品读,全书不长却字字玑珠,书中很多理论不是善友老师的原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善友老师是知识的搬运工,但将浩如烟海的知识变成体系拿给你,不可谓功夫不深。书中提到的书单都够2021年看一整年的了,而我是善友老师的搬运工。
如果有缘,希望你看到这篇随笔,能开启你的第二曲线创新之路。
如果你真的因为这篇随笔开始读《第二曲线创新》,请一定回来给我留言,你对我真的很重要,下次也要一定哦。
走入混沌,是为了走出混沌,而走出混沌唯一的方式就是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世界。
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