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每年4-5月之交的茶季采摘初制;毛茶拣剔后的焙火精制。
只要天气好,就昼夜做茶,人没有睡觉的时间……
5月份见到的初制毛茶,基本是这个样子
左边三款是初制毛茶,叶底“三红七绿”分明;最右是完成炭焙精制的成品隔年岩茶,汤色与叶底看起来都有很大不同。
焙火,尤其是手工炭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风格形成的重要过程。
传统手工炭焙需要用上好的荔枝炭,无烟无异味,而且火力平稳持久。经过炭焙,茶叶含水量进一步减少,内质提升,茶汤更加醇厚,在冲泡时有着令人愉悦的炭火香。由于经过“文火慢炖”的茶叶含水量可以达到极低程度,茶也更耐存放,三五年后开箱也会有迷人的炭火香。这是传统手工炭焙武夷茶独具的风格与特色。
焙坑,大约70-80cm深,里面积了满满的荔枝炭灰
时间已经来到黄昏,开始点火
噼啪做响,屋子里温度也在迅速升高
6-7月天,玩火可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这时焙间的温度已经让人无法连续坚持1分钟,人真的像在热锅上舞蹈!几十秒人就要跑出来呼吸、喝水。
盖灰要仔细拍实。盖灰极其讲究清洁,不干净的盖灰会坏了火味。盖灰蔽炭,是焙茶过程中难度较大的调温方法。
这是焙笼,竹制。每笼可以焙7-8斤茶叶,时间大约需要6-10几小时不等,中间每20几分钟要翻动一次,昼夜不停。焙茶师也必须时刻守在门外,再累也不敢睡去。而传统武夷岩茶,这样的手工炭焙需要至少三次!
焙上茶叶的焙间,满是醉人茶香……
文火慢炖的炭焙茶,茶汤清透,仿佛有油的光泽
茶汤的活性,有人把它归之于炭焙时给茶叶带来的负离子作用。好山场的茶叶,经过炭焙后,更能体现其地域的厚实与优势,其香气内敛、醇厚。炭焙,更能体现茶的本质,通过炭火的高温,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苦涩感转化为醇厚,茶更利于保存,不易返青,正是武夷岩茶炭焙技艺的这些优点,武夷山茶人才千百年来一直坚守着炭焙这一传统工艺,坚守着武夷岩茶的独到魅力。
“武夷岩茶十焙成金”、“武夷岩茶味从焙处厚”,这些古人对武夷岩茶炭焙工艺的赞誉,至今仍是武夷山茶人的毕生动力。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三道火”(走水焙、初焙、复焙)焙法甲天下。若是好的正岩茶,因为内质丰富,再经过低温慢焙,便促进了茶叶内含物的再一次的转化和稳定。以火调香,调味,茶叶的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香气熟化,加深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