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
1977年接管麦哲伦基金,1990年急流勇退宣布退休。在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平均复利收益率达到29%,总投资收益率高达27倍,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基金业绩的神话。
以上是关于彼得.林奇的简介,这位选股奇才,不仅在股市里有优异的成绩,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心态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麦哲伦基金这13年林奇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对将近2000家公司调查一遍,每天6:05他就乘车去办公室,晚上19: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每天午餐都要跟一家公司洽谈;每月走访40~50家公司,一年500~600家公司,阅读700份年度报告;做梦梦见的都是股票,而不是他的妻子卡罗琳,甚至和妻子最浪漫的约会也不过是开车进出门时打一个照面而已。
无疑林奇是老板们最喜欢的那类员工,全身心投入,勤劳的小蜜蜂。但假如他是我的老公,我可不那么开心,因为他把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他能记住2000只股票代码却记不住家里三个小孩的生日,每周三个小孩得向他自我介绍,才能认出谁是谁,而他对每个公司的股票简称却记得异常清楚。十足的工作狂。
值得学习的是早起,以及不断学习,勤奋,热爱工作的态度。
当然他也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忽略,于是决定在1990年退休,回归家庭,陪伴自己的家人。
也许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我努力工作赚钱,就无法同时顾好家庭。”真的是这样的吗?一定得二选一吗?难道就无法两个兼顾。
家庭和事业双丰收,这是我的目标。我想做好一个母亲一个妻子的同时拥有自己的事业。虽然我的小孩还未出生,但我坚信自己能够做到,也会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努力实现。
林奇在心态上建议投资者们要能克服内心的贪婪和恐惧,战胜自己,不要被悲观的消息左右,做出错误的判断;要用更长更远的眼光来看股市。
炒股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不是头脑,而是毅力。要坚信被低估的股票一定会回归它该有的价值。而这个时期你只需要稳住,持有它,等待收益。
在选股方面,林奇和巴菲特一样,讲究常识,对高科技股一般不碰,碰了也不那么成功。日常生活经验有助于股票投资,对大多数无缘调研上市公司又重视基本面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个福音。
战胜华尔街,其实最终就是要战胜我们自己。
以上是关于《战胜华尔街》读书感悟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