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守婆娑净土,乘雪域雄风,一千三百年【西藏布达拉宫】
天地灵气历经千年,古檀香木中孕育出一尊神奇的佛像。她自成菩萨模样,似乎在等着什么。此时,千里之外的布达拉宫落成,松赞干布创立吐蕃王朝,而他似乎寻觅着什么。当他们终于遇见,当圣观音像终于站在布达拉宫的莲华金台上,相守开始。之后,这尊佛像也历经多次流转,但相守不变。重返的她最终见证白宫肇建、红宫修缮,眼看布达拉宫成为今日的样貌。一件件异宝奇珍从四方而来:浩瀚的典籍、精美的造像、多彩的唐卡、惊艳的织绣都闪耀特有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这座离天空最近的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是谁真正创造了它,又是谁的歌声,让一个个雪域传奇经久不衰直至今日呢?今天让我们造次走进这一千三百年 西藏布达拉宫。
坐落在世界第三极上的布达拉宫,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在天与地的交汇处升腾起信仰的图腾,叩动着民族的灵魂。无论你是否到过西藏,它都会以如此磅礴的气势矗立在每个人的面前。传说中它所汇集的珍宝抵得上半个世界。
1、 法王洞文成公主像
守护人:杨紫 、张廷芳(西藏大学原副校长)
守护历史,守护血脉深情
文成公主一生都没有再回到过长安。她可能也曾经站在这里,看过这片风景。
祖国这片神圣而美丽的土地吸引着无数的朝圣者、攀登者、探秘者。
而在一千三百年前,这里还有一位远道而来 背靠西藏 远望长安的十六岁小姑娘。
张廷芳教授与丈夫次旺俊美的故事延续着文成公主的传奇,浇灌着民族团结的花朵。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处处回荡着民族团结的颂唱。千万方土石高耸起,巍峨的珠穆朗玛峰,千万条溪流汇聚成壮阔的雅鲁藏布江。各族人民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必定会传承起公主进藏的千古佳话,谱写出团结奋斗的时代华章。
2、《四部医典》布达拉宫版
守护人:仁青顿珠 、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门孜康)的医生们
守护历史,守护甘露仁心
书里写道,作为一名医生,要有智慧,要有为众生造福的热情。一千多年来,雪域高原上的每一位藏医就这样护佑着我们的生命,直到今天。
1662年,新版《四部医典》(布达拉宫版)刻板竣工。
门是藏医里边医药的意思,孜就是天文历算,康是机构或者学院的意思。
漫长的历史积累,沉淀了博大精深的藏医药文化,将随风飘散的祈祷变成了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幸福 安康。今天藏医药不再只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更将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也必将在各国医者的守护中如凤凰涅槃 焕发新生。
3、《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
守护人:郭麒麟、强巴格桑(布达拉宫管理处原处长)等
守护历史,守护雪域巍峨
布达拉宫总共有十三层,九到十三层就是以参观为主,一到八层是它的地基。
三千六百米的海拔上闪耀着百米高的辉煌夺目。五层的宫殿之下隐藏着八层深的寂寞蛰伏。这些生长在世界屋脊之上的人们是怀着什么样的信仰,要把房子往天上建呢。
在海拔三千七百多米的拉萨红山之上,布达拉宫与天接壤,与云作伴。它所凝聚 升华出的震撼力量会让任何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在它面前都感受到自身的轻微和渺小。
公元1690年,在白宫竣工的四十二年后,第司· 桑结嘉措开始扩建红宫。经过三年的设计建造,威严壮观的红宫依山而起,布达拉宫的基本格局就此奠定。
前世说营造,今生说保护。
四、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两千五百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孔子博物馆】
两千五百年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先师孔子在洙泗之间 奄商故地埋下了一粒桧树种子,此后,三代遗风,滋其荣茂,玉振金声,养其蓊郁,坐听弦诵声,细嗅杏坛香。圣人手泽,天地气运,畴昔之夜,梦奠两楹,夫子又以另一种方式永远活在当下。千百年来,无数朝圣者从棂星门下走过。那些活了千年的庙宇、碑碣、典籍、文书无一不在与先哲神交,他们不断地叩问、求索 为何 无孔子 则无中国文化。孔子如何塑造了我们,又对世界文明贡献了什么
泱泱中华,万古河山,华夏文明五千年,孔子集前两千五百年之大成,开后两千五百年之新统。他所开创的儒学光照千秋,时至今日,仍有孔庙葆圣贤遗韵,道恰大同;仍有孔府,秉诗礼传家,垂范百世;仍有孔林,存礼制典范,慎终追远。
1、《三圣像》
守护人:朱广权、王润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守护历史,守护儒风浩荡
今年孔子刚刚过了2571岁生日。《论语》和中国人的联系千丝万缕,影响不胜枚举,深远到无与伦比,大到半部《论语》治天下、江山可取,中到克己复礼、陟罚臧否,小到教育子女考试科举、婚丧嫁娶,无不鞭痞入里、彻彻底底。
春秋乱世,孔子手摇木铎传道授业,以求创建清明安和、天下归仁的理想世界。圣人已逝,但行走于乡间的儒生们,踏着孔子师徒的脚印将这木铎金声传遍中华大地。
2、《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
守护人:涂松岩、张志清(国家图书馆馆长)
守护历史,守护百川渊薮
从林立在最高学府的石碑到成为每一个读书人的教材,这部六十三万字的儒家经典寄托了所有读书人的治国理想。两千年前的孔子在中华文明开垦之初的大地上留下了一颗种子,让这片大地无论世事变迁永远显露出勃勃生机。
一个伟大的文明一定拥有辉煌的文化,一种辉煌的文化往往依靠文字来彰显它非凡的魅力。
3、商周十供
守护人:于谦、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守护历史,守护允集大成
商周十供承载着儒学正道,供于庙堂,世守未替,它们就如座右铭一般激励鞭策着世代儒生勿忘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责任与担当,经世致用、为国为民。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在中国,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人,你都得面对孔子,你可以批评他,也可以赞扬他,但无论如何,你都要面对他。有人把孔子比作泰山,他说,为什么南坡承受那么多的阳光,还要让北坡去承受那么多的风雪,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它是泰山。孔子获得了千古的赞誉,也承受了众多的误解和批评,但他永远在那里注视着我们的文明不断延续,并沿着他的道路继续前进,永不停歇。
五、逴跞古今,并鉴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
【敦煌莫高窟】
(前)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止此山,忽见神光,状有千佛,遂驾空凿岩,造窟一龛。至此山崖上的斧凿锤刻声此起彼伏了一千多年。无数艺术家走进黑黝黝的洞口未留下名字,却留下了丹青千壁。庄严的佛像、灵动的飞天在这里等待着,让你迎面撞上。而六万多件的敦煌遗书,上起十六国,下至北宋,日后流散于世界各地,成为取之不尽的东方宝库资料。时间,仿佛在这个山崖上被密集压缩,为什么它的惊艳和惊喜不绝,而意在隔离的边关却怎地成了沟通中西的文化商贸重镇,那个原本是个人、家族的祈愿之所又为何备受世界的瞩目,成为共同的人类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千六百五十四年敦煌 莫高窟。
汉代凿空丝路,规制河西四郡,其最西为敦煌。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莫高窟经累世修葺,凝千年艺海之精髓,汇四方文化之瑰宝。
1、《鹿王本生图》
守护人:辛柏青、冯健男(《九色鹿》美术设计师)、田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策划创作部)、崔冬晖、九色鹿
守护历史,守护韶光宝藏。
在这里,西行东归的人们怀着虔诚的心画下他们心中的佛国故事。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九色鹿是释迦牟尼的前世,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故事就叫做本生故事。
一代代的画师们在莫高窟创造了超过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而今,无数美术家都踏上了丝绸之路,将这里的故事带了出去。
我能如此幸运,在某一个时刻,我见到了美,我接近了崇高。
这个自北朝就妇孺皆知的故事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在新的时代获得重生,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经典。而这一切,离不开一群人的坚守,离不开一个人的执着。
常书鸿先生(“敦煌的守护神”)痴守敦煌五十年,莫高窟九层楼檐下的铁马风铃苍凉传响。在他身边众多为敦煌奉献的人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选择归根大漠,隐身于世,生死相守。
1987年敦煌莫高窟成功申遗。
唐代及以前的美术作品因为年代久远流传至今的绘画作品当中公认的真迹不到十件,而莫高窟能集中保留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绘画佳作,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这近八个世纪的灿烂永远存留在了这一个一个的洞窟之中,这是岁月的定格,更是中国绘画的基因库。
敦煌是一节历史课、文化课、艺术课、地理课、传承课,这往昔时光里遗存于记忆中的莫高窟风铃摇曳,散布于墙面上的洞窟门仿佛岁月通道的入口,不时从中隐隐流露出各种色彩的柔和光焰。那里面隐藏的是千年的身躯和肌肤,也是打开艺术之门的国家宝藏。
2、敦煌遗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敦煌遗书001号”)
守护人:张钧甯、刘永增(原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守护历史,守护丝路遗珍。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流落在全世界的近六万卷文献,它们当年究竟藏在一个什么地方?
这样一本薄薄的账本就能让我们读出如此丰富的历史信息,更遑论近六万卷的敦煌遗书是一个怎样的宝藏,它们就躺在这小小的藏经洞里等待着我们去复活中国乃至世界许多被遗忘的往事,可惜没有等来有缘人。
藏经洞的珍宝超过五万件,它们因宋朝末年的战乱而被迫封存在这此。一千年后藏经洞重见天日,洞内宝藏从此大量流散海外,以《归义军衙府酒破历》为代表的敦煌文书如今被称为敦煌遗书。
我们坚信,《归义军衙府酒破历》的回归是一个开始,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学属于世界,这一点,我们从未改变。
未来我们还期待有更多的中国文物能够回归祖国,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文物出生在这片土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中华文明的发言权。
作为四大文明交汇地的敦煌,在盛唐时期就是多种文明交融互通之地,在畅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敦煌学不仅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而是沟通世界文明的桥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归义军衙府酒破历》一样的国宝早日踏上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