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翔老师的讲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性中有着厚重的幽暗成分”,当读了陀翁的《罪与罚》,这些幽暗瞬间具象化了。
由于俄国文学人名太长,我暂且叫主人公小拉。他是个什么人呢?虽然自己的生活贫瘠,还是愿意帮助资助跟自己一样贫穷的大学同学。他会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为不相识的死者提供安葬费。就是这样一个秉性纯良的小拉,在经济压力、社会压力下和家庭压力下,选择了拿起斧头砍向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个老太婆,同时也一起杀害了死者的妹妹。虽然,小拉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但是他给自己编造了合理的理由,老太婆长期放高利贷,压榨普通的穷苦百姓,就该受到惩罚。他认为自己就像偶像拿破仑一样,在为民除害。
可是,就当他以为杀了坏人,抢夺到了金银财宝会让自己快乐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内心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读陀翁的作品,感觉就像把书中主人公的内心拨开给读者看一样,我们往往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作为和小拉一样良善的普罗大众,我们有没有一种念头把长期欺压我们的顶头上司一斧头结束生命,因为他们完全没有人情味,总是把下属当做牛马使唤。文学作品帮助我们把虚构的想法变为了实事,真的那样做了,我们就能够快乐吗?哪怕侥幸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也会一辈子受到良心的谴责。所以,最严重的惩罚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我们内心。
与小拉对比,小娅也是同样的底层命运,但是却做出了不同的人生抉择。小娅的父亲酗酒如命,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养家糊口,照顾三个弟妹,她不得不靠出卖自己身体赚取家用。然而,就是这样单薄一个女子,没有想过自杀或者报复残酷的社会,而是靠自己强大的内心支撑自己拯救家人。小娅的出现,让小拉看到自己幽暗的内心,同时也被小娅高尚的品格所打动,最终选择自首,完成内心的救赎。
就像康德所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们的⼼灵,⼀件是我们⼼中崇⾼的道德准则,另⼀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究竟什么能够打败我们内在的幽暗呢?唯有爱和良善,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