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天气不是很好,乌云密布,坐在落地窗前,不由的看着窗外为避雨而匆忙躲藏的人们,心想,假如现在自己不是在家,而是在回家的路上,是不是也会和他们一样呢,当然,结果肯定是一样的.
经常听朋友们说起一些让我不知笑点为何但又止不住笑意的话语.
“假如我当时在,我肯定先把他送医院,然后再去纠结对错”
“假如我当初再好一点,也许她就不会离开我,而跟那个爆发户在一起”
“假如我小时候好好学习,现在肯定不是在清华就是在北大呢!”。
听着这些话,我想其实许多人都会略有感触,当我们年轻时,总以为自己过去的做法幼稚,或者可以更好,但真当时过境迁,谁又能保证故事的顺序是按“假如”后编排的呢?
有位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他儿子的小故事,他儿子从小就聪明,尤其对电子系列的东西感兴趣,时不时就把家里可以拆的东西偷偷地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给拆开来,在他们回来前又给装好,当然,很多时候是会出些故障的,朋友从此以后就把孩子看的牢牢的,现在,他的儿子,在一家技工学校,整天无所事事,让他破费脑筋,这才跑到我这诉苦“假如我当初没有压抑而是鼓励他的兴趣,你说他现在会不会成为什么IT业的精英呢?”
当然,朋友说这句话的时候满是自嘲的样子.是啊,假如当时不是压抑,而是顺着孩子的兴趣发展,按理想化的发展,也许已经跻身“IT精英”的行列了。
然而,我却问他:“那你确定是你当时压抑他的原因么?假如当时你非常鼓励他,并且给予帮助,他今天就一定会是业界精英么?”。
朋友没有说话,而是苦笑了一下.其实他这一笑,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生活的不信任.一个孩子20岁,20年里,经历什么样的事情,遭遇什么样的情况都是不确定的,只有当回过头,才会报有对过去的“期望”,当然,这些“期望”也不过是用来了以自慰的手段罢了.
拿我来说吧,从小学习不算好,但也不算坏,高中时母亲让我学了表演,因为当时还没自己的想法,也就顺从了下去,虽然现在还在读,但母亲似乎感觉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假如当初不学艺术,花点时间多读读书,其实也是可以考上一本的大学读读的,也比这艺术院校好多了”。
可作为我来讲,如果当时真的花时间去读书,又能读进去多少?真正读书的时间就那么久,当时的自己更偏爱的是艺术,不管花多久读书,到头来的成绩依旧是如此的.
清华北大出来的并不一定都是人才,当然,不得不承认考上的人一定是精英.但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下来的,过多的抱怨过去本是出于一种对未来的恐惧.
没有好工作,没有好收入,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些都造成了许多人乐意于讨论“假如”,但这两个字是多么悲剧,生活不会给予你回到过去的机会,未来也不会给予你得到捷径的条件,唯一能做的,只有把握现在。
没有人会真正放弃自己,也就没有人会放弃“未来”,所以,少一些“假如”,多一些“现在”,生活其实会更加真实。
“付出便有回报”这是条永恒的真理.当迷茫散去,留在手中的只有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才是前进的动力。
假如......没有假如,你可否选择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