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

一早,银行发来工资信息,瞬间就被这不到2000元月工资彻底唤醒,睡意全无。

从外部市场回来,第一个月和外部市场彻底脱钩,拿家里的工资,这么低的收入一时还真难适应。

千头万绪的想法涌来,如此低的工资水平却是那么多局外人羡慕的对象。羡慕它的稳定,羡慕旱涝保收,羡慕五项保险双金齐全,羡慕大型国企500强企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正是这样一份稳定拖垮了多少豪情万丈,关闭了多少梦想之门,折断了多少腾飞的翅膀,也隔绝了多少可能多的人生体验。消磨斗志,自我麻痹,陶醉于四平八稳,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就像当初的梦想成了久远故事。

回来四个月,生活逐渐步入正轨。读书,学习,写作,唯有运动一直还没有找到正确的入口。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我是有知识焦虑的,不是我多么需要学习,多么需要掌握这些知识,是多年的习惯使然,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迅速的社会中不脱节,不掉队。

和学习一样,我喜欢手捧书本,一页页的翻过,与书中的人物情境共经历共患难共欢笑。读了余华老师的作品,我知道这样的阅读方式相当于“喝书”,读过就过了,很快就忘了。每本书读过后,细细品过,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这相当于“尝书”,品出味道,形成自己的见解,更多的影响自己。

近期一直在追余华老师的作品,相继读完了《第七天》《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这几部长篇小说,也都是余华老师的代表作。那一幕幕场景的真实画面感在脑海中不断的盘旋交错晃动。

每部作品都是底层民众生活的画本,描写的年代有重叠,事件也有类似。笔触不同,人物各异,由于背景相同,情节处理区别于笔墨之浓淡。

阅读作品,窒息感袭来总伴随着不由自主长长的叹息。是对大时代的无奈,是对人生悲苦的告白,是对命运无常不平的泣叹,是对生命敬畏生活不易的长长气叹。

这份突破窒息的长长叹息,贯穿读作品的始终。纵是放下了书,只要想起余华老师的作品,那一位位命运多舛人物,悲苦惨痛的情节依然会撩拨悲伤,唤来不自已的深深长长叹息。这一声声从喉管呼出的长叹,呼出了我的无柰和愤怒,呼出了无能为力的弱小生命不得不强迫的接纳。

这现象中医称之为“善太息”,为肝脏疾病。余老师的作品已经影响了我的情志,伤及了五脏六腑。余老师的作品堪称经典,读起来欲罢不能,却还是奉劝大家,看过一部后,暂停一段时间,整理好情绪,再去品读另一部。特别是这几部涉及到国家特殊发展时期的作品。免得触动感伤情绪,影响心情,损害健康。这般叹气不止如《佩德罗.巴拉莫》中所说:每叹一口气就好像把自己的生命吞掉一口,人就这样完蛋了。

读悲剧的意义不是在于伤害自己的身体,而是在悲剧中看出人性的极致,恶的极致。让你在痛苦来临时知道世界还有更痛的事情在发生。在如意时感恩生活的平顺,知道苦难也是生活中不可丢掉的历练,不至于洋洋得意不自知。

在音频及视频中,每天能看到听到新的知识,新的见解,就如老师依然在课堂上讲授一般,感觉脑子不空,时间似乎没有白白流逝。我是用新的知道在填充空白的岁月,仅仅是接受,思考少消化谈不上,应用更是没影的事,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化为生产力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不仅人是讲层次的,学习读书生活也是有层次的。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上升的通道也就被这不良习惯堵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有两个老男人新晋网红。 杜特尔特,自称在搭机时听到上帝对他的要求(不说脏话),否则坠机。虽将同机人员齐刷刷惊出...
    大图图阅读 523评论 0 0
  • 早睡早起身体好,人人都知道,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也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早睡是为了身体,早起是为了内心。其实身体健康...
    嘉雁38677阅读 247评论 0 0
  • 高考是一个所有老师、家长、亲戚朋友都只会向我们要结果而只有我们自己必须清楚我们只能向自己要过程的一件事。一旦我们的...
    耘心阅读 227评论 0 0
  • 推迟小我满足感推迟小我满足感推迟小我满足感 自从真自由第1课之后,我一遇到什么问题,脑海里就出现无数个这句话,然后...
    牙牙呓语阅读 1,103评论 2 1
  • 不是废话吗? 李白那么牛逼,谁不愿意成为他? 唐诗四大天王之首啊,江湖人称“诗仙”啊,放到现在这称号就是“歌神”。...
    小咸扯淡阅读 50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