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一书是作者薛忆沩描写一位独居老人因一次诈骗电话经历而引起的故事。他通过对老人一整天的心理细节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弱势群体的空巢老人的真实情景。
子宫是空巢,坟墓是空巢/生命是空巢,死亡是空巢/记忆是空巢,想象是空巢/孩子是空巢,老人是空巢/时间是空巢,世界是空巢/语言是空巢,沉默是空巢/思想是空巢,梦想是空巢。
这是一首《空巢歌》,书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真空级的“空巢”老人。老伴已经撒手人寰,儿子与女儿也早已远走高飞,唯一的妹妹也是在千里之外。家里没有人陪她吃饭,没有人陪她度假期,甚至连春节都没有人陪她度过。她与自己的儿子有三年没有相见了,她已经在这个“真空”的状态里生活了五年了。
老人是一位有着近四十年教龄的人民教师,再有三周她就要过80岁的生日了。老人不喜欢热闹,因为她觉得自己这一生一事无成,唯一可以让她骄傲的就是没有污点:政治上、生活上、经济上……她一生清白。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一次意外的诈骗电话却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将她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电话是自称公安局刑侦大队的人打来的,对方说老人被卷入了一个犯罪集团的活动,为了配合破案,需要老人把所有的资金都集中起来,转到他们提供的一个“绝密帐号”上。
这件事情在我们看来很明显是一个骗局,但对于三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讲,对于一位经历过政治运动且对权威机构有着无比敬畏的老人来讲,这着实让人心慌。她不允许自己清白的一生有任何的污点,她要捍卫这最后的一点尊严。她选择了相信他们,还配合了骗子把家里的13万块钱统统打到了骗子提供的帐户上。
看到这里我们也许觉得老人的做法太不可思议。可是当我们了解了她背后的真相之后,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书中通过重叠回忆的手法再现了空巢老人的一生,从她的家庭到她的婚姻、子女的关系,乃至她老年生活的现状,不得不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
01 形同虚设的夫妻关系让她感知不到生活的乐趣
前苏联作家尤·留利柯夫曾说过:为了能使家庭的幸福长久,精神恋爱始终都应伴随着肉体的性爱;同样,肉体的性爱如果不和谐美满,也会影响人的精神恋爱,使人彼此疏远、冷漠。
老人和她的丈夫相识于六十年代的一次军民联欢活动中,他是第一批进城的解放军部队中最年轻的排长,她们是在“大跃进”运动前一年结的婚。从婚姻生活的第一天开始,老人就发现两个人根本合不来,这种“合不来”让她在成家的第一天就有了生活在“空巢”中的感觉。她们不仅有生活习惯上的矛盾,还有人生追求上的冲突,甚至还有思想品质上的对立。
老人因为心脏的先天状况使她从小对剧烈运动就充满了顾虑,她的母亲也多次暗示她不宜“剧烈运动”。所以在她结婚后的前十五年里,她们是以分居的方式生活的。老人与丈夫之间没有什么印象,唯一令她印象深刻的狂喜还是结婚那天的初夜。
在分居的那段时间里,家里从没有正式开过火,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食堂里用餐,只有个别的周末才用一下煤油炉。
在她四十岁、丈夫四十三岁的时候,丈夫从“干校”回来了,她觉得这十五年的准“空巢”生活好像就从此就结束了。她们的婚姻中第一次有了“人间烟火”,但是这“人间烟火”却只是一阵烟雾。后来她的丈夫将目光投向了老家、官位和其他的女人。
丈夫把婆婆接来了,执意把床安排在她们的大屋里。婆婆只住了一年就称“住不惯”又回老家了,在婆婆离开之后,丈夫还是不肯拆掉婆婆的床,他说他想单独睡。
真正的绝望不是怒骂发脾气,也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沉默不语,是你做什么我都觉得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老人很喜欢上进,但丈夫说要强的女人没有女人味。老人觉得丈夫没有从精神方面满足她,她也无法从生活方面满足她的丈夫。她们的婚姻一开始就处于准“空巢”的状态。这种状态甚至令她在发现丈夫出轨 的时候都没有表现出激烈的反应。
是分居导致了这种冷漠?还是从来都没有亲密过导致了这种冷漠?她不知道。
陈凯哥曾说,好的婚姻就如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当二十年代的他和陈红两个人坐在一起还四目 相对时,则感知这才是人间最大的幸福。而不好的婚姻就是把人变得麻木、冷漠,犹如行尸走肉。
曾经以为,爱情是人生的全部;然而有一天我发现,那只是我浪废了最多光阴的一部分,曾经以为,爱上了,就不会寂寞;然而有一天我发现,寂寞还是爱上了我。
02 与之对抗的子女关系让她陷入孤独无望的境地
纪伯伦说: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老人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可谓一个“好”字。但是这两个孩子都不在她身边,儿子在英国,女儿在美国。
儿子是老人最喜欢的孩子,他性格沉稳、为人诚实。老人说儿子的心里总是装着别人,他的眼睛里总是荡漾着温情。
可是儿子后来变了,这些变化或是与她产生的隔膜完全是儿媳妇带来了。
老人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因为儿媳妇从来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就在她第一次无意中摔倒的那天,她的儿媳妇怂恿她的儿子从家里搬出去住(还要她们付一半的房租)。而且是儿媳妇怂儿子出的国,使她变为真正的“空巢”。还有她去伦敦儿子家小住的时候,临走时儿媳妇都没有一句挽留的话。所以她对儿媳妇没有任何的好感。
她的女儿是提前五个星期出生的,是个早产儿。当医生将她从特护室抱出来交到老人手上的时候,她就意识到了她们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不管她怎么抱女儿,女儿好像都感觉很不舒服。老人意识到了她在怀孕期间遭受的巨大压力已经在女儿的生命中刻下了最狰狞的印迹。
因为那段时间正是老人与自己的父母断绝关系的时候。当时正逢政治运动时期,她为了上进,写了一封与父母断绝关系的信,而正是这封信造成了她对父亲的伤害。用老人母亲的话来讲:你不做女儿了,但是你的女儿出生了。言外之意老人女儿的出生就是对她的报复。
女儿有胆囊炎,只有在她急性发作疼得死活来的时候,她们之间才能体会片刻的母女亲情。而疼痛一旦过去,女儿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会马上责备母亲不应该坐她的床,不应该用那么大的杯子给她倒水。她是那样地神经过敏,那样地自以为是,那样地飞扬跋扈,那样地不明事理,那样地不负责任……最让老人无法忍受的是,她还经常撒谎,她的撒谎不需要精心准备。
女儿是在九十年代初离开中国的,她的离开没有增加老人的“空巢”感,反而带给她的是松驰和充实。
婚姻是一个“空巢”,家是一个“空巢”,生活是一个“空巢”。
在接到诈骗分子的电话后,那种真实的心理变化,让我们感受到老人的那种孤苦与无助。她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亲人,在她的内心最脆弱的时候,她找不到一个可以信任,可以令她把内心的焦虑诉说出来的能够依靠的人。在这个急需亲人关注和关爱的时刻,儿女们电话中略显责备的语气对她来讲无疑变成了一种压力和折磨,她只能强撑着病体来面对这些令她头疼的问题。此情此景怎能不让我们感到心疼与心酸!
03 唯一信任的朋友关系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和平年代》里有句话: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书中老人多次回忆了保健品销售员小雷对她的重要性。老人说小雷对她很细心、体贴,小雷将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她让老人感知到了生活的幸福,忘记了自己孤独的境地,也让老人对生活有了兴趣和信心。
对于小雷我们都知道她对老人好无非是想从老人这里获得利益。但是这对于老人来讲,用金钱来换取亲情的关怀还是值得的,所以她花得痛快、花得开心、开得心苦情愿。
老人觉得自己女儿的态度总是让她不能接受,因为女儿总是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她讲话,这让老人觉得她在女儿面前有种挫败感。
老人说虽然小雷推荐的那些保健品、药品和器械对自己的身体并没有作用,但是它们却能带给她幸福,这是自己的女儿做不到的。
她说如果没有小雷,自己甚至可能活不到今天。两年前的一个晚上,老人突然莫名其妙地发起了高烧,同时身体瘙痒无比,很快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老人给小雷打去求救的电话,她马上就赶了过来,并且坚决果断地将老人送到了医院(那是她最近这些年来唯一的一次在天黑的时候出门)。
在老人的状况缓解下来后,医生问她小雷是女儿还是儿媳妇。“哪里会有这么好的儿媳妇啊。”她得意地看着坐在自己边的小雷说。医生称赞小雷将她送院及时,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从这里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老人对小雷比对女儿还亲,这里有老人对现实生活中的酸楚与无奈。这是多么具有讽刺的一幕,作为儿女来讲,也许她们认为老人不缺钱就可以了。但是她们却不知道,老年人缺的不是钱,而是那种陪伴与关爱,就如同我们养育孩子一样,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在老人想报案却又犹豫的时候,在她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的时候,她想到了小雷。小雷是这些年来对老人最有力的鼓励者和支持者,她的鼓励和支持让老人经常忘记自己“空巢”老人的状况。可是当她拿起电话拨通小雷的号码时,电话却总是关机。她只好自己去了派出所。
在派出所里,当她偶然望向羁押室的时候,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那正是她要找的人。她被这眼前的一幕惊到了。她感到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骗局,她不知道还能相信什么,还有哪个是真的?她陷入了痛苦而绝望的深渊。
带给你快乐的那个人,就是也能带给你痛苦的人。没错,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令她信任的可以依靠的人,所以当她看到母亲的亡灵再次出现时,她让母亲带她远离这个令她失望的世界。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
作为一位老人,生养儿女,操劳一生,到头来却孤孑一身,身边连一个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人都没有,这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悲哀与凄凉。
从书中我们看出老人的一生都处于空巢之中。从她幼年时看到疯舅舅拿着一个类似空巢的小房子开始,到她与丈夫的婚姻,再到她与子女之间的相处,甚至到她生命的终止都没有逃离“空巢”的魔咒。
但是我们纵观老人的一生不难发现,她们这代人是以奉献为光荣,从来都没有计较过个人的利益得失。只要是国家需要,哪怕是与家人决裂也在所不惜。
她们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爱家人,她整个的人生都是麻木、冷漠的。她从始至终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从来没有试图去阻止自己走向“空巢”,这成了她悲凉结局的根源。
在当今社会里,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空巢之痛已成为一个躲不开的话题,它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伤痛。如何让空巢老人得到必要的关心和关爱,如何避免这种困顿的窘境发生,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作者简介:馨悦2020,一枚追梦的七零后,喜欢读书、写作、旅游、朗读,喜欢用笔发现美,发现爱。
如果你也喜欢,那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