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物有所值,是指一个组织运用其可利用资源所能获得的长期最大利益。物有所值评价作为评判某项目能否采用PPP模式的重要依据,是PPP项目识别阶段中核心工作之一。物有所值评价通常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物有所值评价结论分为“通过”和“未通过”。“通过”的项目,可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未通过”的项目,可在调整实施方案后重新评价,仍未通过的不宜采用PPP模式。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指标包括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风险识别与分配、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潜在竞争程度、政府机构能力、可融资性等六项基本评价指标:
(1)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指标主要考核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项目设计、投融资、建造、运营和维护等环节能否实现长期、充分整合。
(2)风险识别与分配指标主要考核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风险因素是否得到充分识别并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3)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指标主要考核是否建立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为导向的绩效标准和监管机制,是否落实节能环保、支持本国产业等政府采购政策,能否鼓励社会资本创新。
(4)潜在竞争程度指标主要考核项目内容对社会资本参与竞争的吸引力;
(5)政府机构能力指标主要考核政府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依法履约、行政监管和项目执行管理等能力;
(6)可融资性指标主要考核项目的市场融资能力。
补充评价指标主要是六项基本评价指标未涵盖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项目规模大小、预期使用寿命长短、主要固定资产种类、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准确性、运营收入增长潜力、行业示范性等。
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六项基本评价指标权重为80%,其中任一指标权重一般不超过20%;补充评价指标权重为20%,其中任一指标权重一般不超过10%。每项指标评分分为五个等级,即有利、较有利、一般、较不利、不利,对应分值分别为100~81、80~61、60~41、40~21、20~0分。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PPP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评分等级对每项指标制定清晰准确的评分标准。
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在假定采用PPP模式与政府传统投资方式产出绩效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方净成本的现值(PPP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PSC值)进行比较,判断PPP模式能否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
PPP值可等同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和配套投入等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的现值,参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号)及有关规定测算。
PSC值是以下三项成本的全生命周期现值之和:参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净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PPP值小于或等于PSC值的,认定为通过定量评价;PPP值大于PSC值的,认定为未通过定量评价。
附录:XXXX高速公路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一、 项目基础信息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和功能
2.建设规模和投资
(二)项目产出说明
本项目产出如下:路基路面、桥涵工程、隧道工程、交叉工程、管理养护及服务机构、安全设施、监控设施、收费设施等。
(三)运营养护内容
(四)项目运作方式
由XX市人民政府授权XX市交通运输局作为实施机构,通过公开招标等竞争性方式选取社会投资人,由政府方与中标的社会投资人签订投资协议,中标社会投资人组建项目公司,社会资本持有项目公司 100%股权,由市交通局与项目公司签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同。
特许经营方式采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种方式,即在一定期限内,政府授予特许经营者投资新建、运营高速公路,期限届满移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签署后,授予项目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养护、管理高速公路项目的权利,收取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的权利,经营沿线广告、服务设施的权利。对于收费收入不足以弥补投资合理回报的部分,由政府通过政府预算,根据 PPP 协议给予项目公司可行性缺口补助,并根据政策发展目标和社会公众目标定期对 SPV 公司开展绩效评价。
政府不参与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主要行使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权。政府方将保证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但也参与享有超额收益。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自行承担协议约定的责任和风险,并于特许经营期届满时将本项目按协议约定完好、无偿移交给政府指定机构。
(五)投融资结构
本 项 目 估 算 总 投 资 为 XXXXXX万 元 , 项 目 资 本 金 为XXXXXX万元,占投资估算总金额的 35%,由社会资本依法以货币方式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需要分期出资到位。项目资本金必须全部为其自筹资金(不得为银行贷款或其他拆借资金)。除项目资本金外,剩余资金X XXXXX万元由项目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如果项目公司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全额获得本项目融资资金,社会资本有义务筹措相应的资金。
(六)项目回报机制
PPP 项目回报机制即项目公司取得投资回报的收益来源。在运营期内,项目公司通过经营项目设施获取使用者付费收入,包括车辆通行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沿线规定区域内服务设施收入、广告收入等。由于本项目投资较大,仅依靠使用者付费收入无法收回项目投资并获取合理回报,故本项目的回报机制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方式。
1.使用者付费收入在运营期内,项目公司的收入来源包括通行费收入、广告经营收入和服务设施经营收入。由于广告经营收入、服务设施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极小,且工可报告中未预测这两部分收入,因此本次方案仅考虑车辆通行费收入。实际谈判时应将广告经营收入、服务设施经营收入两部分收入纳入考虑。
2.可行性缺口补助在满足合同约定的绩效考核标准的前提下,XX市政府通过给予项目公司可行性缺口补助或收回超额收益的形式,实现本项目资本金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8%,并以该指标为采购标的,通过社会资本竞争确定。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项目公司未发生因绩效考核而受处罚的情况下,项目资本金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8%,按每年等额收入的原则,测算项目公司每年的基准收入,当项目公司的实际收入低于当年的基准收入时,政府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向项目公司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公司当年的实际收入超出基准收入的110%时,超出部分(超额收益)归政府享有。
可行性缺口补助或超额收益在项目公司实际收入审计工作完成后的当年 6 月 30 日前拨付完毕。
(七)风险分配框架
1.风险识别:(1)政策风险;(2)建设风险;(3)技术风险;(4)运营管理风险;(5)财务风险;(6)不可抗力风险;(7)其它风险主要包括两类,即最低需求风险和违约风险。
2.项目风险分配的原则:为保证 PPP 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双赢,需要按照“风险由最适宜的一方来承担”的原则,在政府方和项目公司之间合理分配风险。风险分配的基本原则如下:1)承担风险的一方应该对该风险具有控制力;2)承担风险的一方能够将该风险合理转移(例如通过购买相应保险);3)承担风险的一方对于控制该风险有更大的经济利益或动机;4)由该方承担该风险最有效率;5)如果风险最终发生,承担风险的一方不应将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转移给合同相对方。
(八)项目公司组建本项目的项目公司注册资本设置为XXXXX 万元,由中选社会资本持股 100%。
(九)绩效考核机制为保证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本项目设置绩效考核体系,主要分为工程质量考核和运营绩效考核两部分,分别对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估。
二、物有所值评价思路与流程
(一)物有所值评价思路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范畴下的物有所值主要是一个相对概念,需要将 PPP 模式与政府传统采购模式进行比较,判断采用 PPP 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物有所值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根据财政部《PPP 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财金〔2015〕167 号)规定:“应统筹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论,做出物有所值评价结论”。物有所值定性评价重点关注 PPP 与传统模式相比能否增加供给、优化风险分配、提高效率、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等。物有所值定量评价主要通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支出成本现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进行比较,计算项目的物有所值量值,判断 PPP 项目是否降低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
根据财政部《PPP 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财金〔2015〕167 号)规定:“现阶段以定性评价为主,鼓励开展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可作为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风险分配、成本测算和数据收集的重要手段,以及项目决策和绩效评价的参考依据”。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进行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二)物有所值评价流程根据《PPP 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财金〔2015〕167 号)规定,本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可划分评价准备、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信息管理四个阶段。
三、物有所值定性评价
(一)评价方法根据《PPP 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财金〔2015〕167 号)规定,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包括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风险识别与分配、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潜在竞争程度、政府机构能力和可融资性等六项基本评价指标和项目规模大小、预期使用寿命长短、主要固定资产种类、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准确性、运营收入增长潜力、行业示范性等补充评价指标,并赋予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各指标最终分值与其对应权重的加权求和总分即为本项目的定性评价结果。
每项指标评分分为五个等级,即有利、较有利、一般、较不利、不利,对应分值分别为 100-81、80-61、60-41、40-21、20-0 分,单项指标的最终得分根据专家评分并按照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分,得到评分结果,定性评价结果根据定性评价最终得分判断: 评分结果在 60 分(含)以上的,通过定性评价,其中 90-100分为优秀,80-89 为良好,70-79 为一般,60-69 为合格; 评分结果在 60 分(含)以下的,不通过定性评价。
若定性评价通过,可说明本项目是物有所值;若定性评价未通过,可在调整实施方案后重新评价,仍未通过的不宜采用 PPP 模式。
(二)评价程序
物有所值定性分析主要是在明确定性分析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于多个指标对项目进行评价,通过专家打分,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综合考评得出定性分析结论。定性分析采用专家评分法,主要包括拟定定性分析指标,成立专家小组,专家评分并形成专家组意见等。评价程序如下:
1.定性分析指标: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拟定基本指标和附加指标,其中附加指标权重不超过 20%。
2.专家小组:组成物有所值评价专家小组,定性评价专家组包括财政、资产评估、会计、金融等经济方面专家,以及行业、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和法律方面专家等。本项目专家小组由 10 名专家组成,其中行业、工程技术专家各 2 名,其余为 1 名。
3.专家评分:专家对照评分参考标准,逐项指标进行评分。
4.专家评分结果汇总: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要求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每个指标对应的平均分,再对逐项指标平均分按照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分,最后合计得出评分结果。
5.专家组意见:专家小组讨论形成专家组意见。
6.定性分析结论:根据评分结果和专家小组意见,得到结论。
(三)指标及权重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定性分析的基本指标和附加指标。定性评价指标包括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风险识别与分配、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潜在竞争程度、政府机构能力、可融资性等六项基本评价指标,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设置补充评价指标,补充评价指标主要是六项基本评价指标未涵盖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项目规模大小、预期使用寿命长短、主要固定资产种类、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准确性、运营收入增长潜力、法律和政策环境等。
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六项基本评价指标权重为 80%,其中任一指标权重一般不超过 20%;补充评价指标权重为 20%,其中任一指标权重一般不超过 10%。
1.基本指标
(1)全生命周期整合潜力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指标:主要考核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项目设计、投融资、建造、运营和维护等环节能否实现长期、充分整合。主要通过察看项目计划整合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情况来评分。本项目采用 PPP 模式,将项目的设计、建造、融资、运营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环节整合起来,通过一个长期合同全部交由社会资本合作方实施,实现了项目的物有所值。
(2)风险识别与分配风险识别与分配指标:主要考核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风险因素是否得到充分识别并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主要通过对项目风险的认识情况来评分。本项目清晰的识别和优化分配风险,推动项目的物有所值。
(3)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指标:主要考核是否建立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为导向的绩效标准和监管机制,是否落实节能环保、支持本国产业等政府采购政策,能否鼓励社会资本创新。绩效导向主要通过察看项目绩效指标的设置情况来评分。PPP项目的绩效指标,特别是关键绩效指标,主要确定对 PPP 项目建设产出、运营维护进行检测的要求和标准。绩效指标越符合项目具体情况,越全面合理,越清晰明确,则绩效导向程度越高。本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绩效评价和检测评估,确保项目的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工程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国家行业标准要求。鼓励创新主要通过察看项目产出说明来评分。一般来讲,产出说明应主要规定社会资本合作方应付产出的规格要求,对社会资本在生产过程留有足够的改良和创新空间,从而为社会资本合作方提供创新机会。
(4)潜在竞争程度潜在竞争程度指标:主要考核项目内容对社会资本参与竞争的吸引力。主要通过察看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之间竞争的潜力,以及预计在项目准备、采购等阶段是否能够采取促进竞争的措施等来评分。
(5)政府机构能力政府机构能力指标:主要考核政府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依法履约、行政监管和项目执行管理等能力。主要通过察看政府的 PPP 理念,以及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查看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 PPP 能力等来评分。PPP 理念主要包括依法依合同平等合作、风险分担、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等,以及 PPP 不仅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融资手段,更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等的重要手段。
(6)融资可行性可融资性指标:主要考核项目的市场融资能力。主要通过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贷款和债券市场)的吸引力来评分。吸引力越大,项目越具有融资可行性,越能够顺利完成融资交割和较快进入建设、运营阶段,实现较快增加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的可能性就越大。
2.附加指标
(1)项目规模:主要依据项目的投资额或资产价值来评分。一般情况下,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规模越大,才能采用 PPP 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2)项目资产寿命:主要依据项目资产预期使用寿命来评分。项目的资产使用寿命长,为利用 PPP 模式提高效率和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提供了基础条件。
(3)项目资产种类:主要依据 PPP 项目包含的资产种类多少来评分。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种类的资产。一般来说,项目的资产种类越多,由社会资本方实施,将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
(4)全生命周期成本估计准确性:主要通过察看项目对采用 PPP 模式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以及全生命周期成本将被准确预估的可能性来评分。全生命周期成本是确定 PPP 合作期长短、政府补贴等的重要依据。
(5)运营收入增长潜力:主要通过预计社会资本合作方增加额外收入的可能程度来评分。社会资本合作方通过实施项目,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增加额外收入,可以降低政府的成本和公众的支出。实施项目来评分。
(6)法律和政策环境:主要通过察看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制度限制政府采用 PPP 模式。
(四)评分标准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每项指标评分分为五个等级,即有利、较有利、一般、较不利、不利,对应分值分别为 100~81、80~61、60~41、40~21、20~0 分,按照评分等级对每项指标制定清晰准确的评分标准。
全生命周期整合潜力:
■81-100级标准: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建造和全部运营、维护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对于存量项目采用 PPP 模式,至少有融资和全部运营、维护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61-80级标准: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和建造以及核心服务或大部分非核心服务的运营、维护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对于存量项目采用 PPP 模式,至少有融资和核心服务到大部分非核心服务的运营、维护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41-60级标准: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建造和维护等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但不包括运营;或融资、建造、运营和维护等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但不包括设计;对于存量项目采用 PPP 模式,仅运营和维护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21-40级标准:项目资料表明,融资、建造和维护等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但不包括设计和运营。
■0-20级标准: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建造等三个或其中更少的环节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风险识别与分配
■81-100级标准: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较为深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其中的绝大部分风险或全部主要风险将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61-80级标准: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较为深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其中的大部分主要风险可以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41-60级标准: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初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这些风险可以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21-40级标准: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初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这些风险难以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0-20级标准:项目资料表明,尚未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或没有清晰识别风险。
绩效导向
■81-100级标准:绝大部分绩效指标符合项目具体情况,全面合理,清晰明确。
■61-80级标准:大部分绩效指标符合项目具体情况,全面合理,清晰明确。
■41-60级标准:绩效指标比较符合项目具体情况,但不够全面和清晰明确,缺乏部分关键绩效指标。
■21-40级标准:已设置的绩效指标比较符合项目具体情况,但主要关键绩效指标未设置。
■0-20级标准:未设置绩效指标或绩效指标不符合项目具体情况,不合理、不明确。
鼓励创新
■81-100级标准:项目产出说明提出了较为全面、清晰和可测量的产出规格要求,没有对如何交付提出要求。
■61-80级标准:项目的产出规格要求较为全面、清晰和可测量,并对如何交付提出了少量要求。
■41-60级标准:项目的产出规格要求不够全面、清晰和可测量,并对如何交付提出了少量要求。
■21-40级标准:项目的产出规格要求不够全面、清晰和可测量,并对如何交付提出了较多要求。
■0-20级标准:项目的产出说明基本上没有明确产出规格要求,或主要对如何交付进行了要求。
潜在竞争程度
■81-100级标准: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大且已存在明显的证据或迹象,例如参与项目推介会的行业领先的国内外企业数量较多。
■61-80级标准: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较大,预期后续通过采取措施可进一步提高竞争程度。
■41-60级标准: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一般,预期后续通过采取措施可提高竞争程度。
■21-40级标准: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较小,预期后续通过采取措施有可能提高竞争程度。
■0-20级标准: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小,预期后续不大可能提高竞争程度。
政府机构能力
■81-100级标准:政府具备较为全面、清晰的 PPP 理念,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具有较强的 PPP 能力。
■61-80级标准:政府的 PPP 理念一般,但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具有较强的 PPP 能力。
■41-60级标准:政府的 PPP 理念一般,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 PPP 能力一般。
■21-40级标准:政府的 PPP 理念较欠缺,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 PPP 能力较欠缺且不易较快获得。
■0-20级标准:政府的 PPP 理念欠缺,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 PPP 能力欠缺且难以获得。
融资可行性
■81-100级标准: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很高,或已有具备强劲实力的金融机构明确表达了对项目的兴趣。
■61-80级标准: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较高。
■41-60级标准: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一般,通过后续进一步准备,可提高吸引力。
■21-40级标准: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较差,通过后续进一步准备,可提高吸引力。
■0-20级标准: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很差。
项目规模
■81-100级标准: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在 10 亿元以上。
■61-80级标准: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介于 2 亿到 10 亿元之间。
■41-60级标准: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介于 1 亿到 2 亿元之间。
■21-40级标准: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介于 5000 万元到 1 亿元之间。
■0-20级标准: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小于 5000 万元。
项目资产寿命
■81-100级标准: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大于 40 年。
■61-80级标准: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为 31-40 年。
■41-60级标准: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为 21-30 年。
■21-40级标准: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为 11-20 年。
■0-20级标准: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小于 10 年。
项目资产种类
■81-100级标准:项目的资产种类在三个以上。
■61-80级标准:项目是两类较复杂或技术要求较高资产的组合。
■41-60级标准:项目是两类中等复杂程度资产的组合,或者是若干个同类资产打包项目。
■21-40级标准:项目是两类复杂程度较低资产的组合,或者项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资产。
■0-20级标准:项目只包括一个较为简单的资产。
全生命周期成本估计准确性
■81-100级标准:项目相关信息表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被很好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被准确预估的可能性很大。
■61-80级标准:项目相关信息表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被较好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被准确预估的可能性较大。
■41-60级标准:项目相关信息表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被较好的理解和认识,但尚无法确定能否被准确预估。
■21-40级标准:项目相关信息表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全面清晰。
■0-20级标准:项目相关信息表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基本上没有得到理解和认识。
运营收入增长潜力
■81-100级标准:预计社会资本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非常有可能充分利用资产增加收入。
■61-80级标准:预计社会资本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较有可能充分利用资产增加收入。
■41-60级标准:预计社会资本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利用项目资产增加收入的可能性一般。
■21-40级标准:预计社会资本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利用项目资产增加收入的可能性较小。
■0-20级标准:预计社会资本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利用项目资产增加收入的可能性非常小。
法律和政策环境
■81-100级标准:项目采用 PPP 模式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要求,甚至存在鼓励政策。
■61-80级标准:项目采用 PPP 模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的个别限制,并且可以较为容易地解决。
■41-60级标准:项目采用 PPP 模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的个别限制,并且解决的可能性较大。
■21-40级标准:项目采用 PPP 模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的少量限制,但解决的可能性很大。
■0-20级标准:项目采用 PPP 模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的严格限制。
(六)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结论
本项目定性分析评价最终加权总分为XX 分,大于 60 分,该项目通过物有所值定性分析。
四、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物有所值定量分析是在假定采用 PPP 模式与政府传统投资和采购模式的产出绩效相同的前期下,通过对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支出成本的净现值(PPP 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PSC 值)进行比较,判断 PPP 模式能否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当 PPP 值小于或等于PSC 值的,认定为通过定量评价;PPP 值大于 PSC 值的,认定为未通过定量评价。
(一)定量评价主要步骤:
(1)根据实施方案及财政承受能力测算方式计算 PPP 值。
(2)设定参照项目,根据参照项目计算 PSC 值。
(3)计算物有所值量值,得出定量评价结论。
(二)计算 PPP 值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PPP 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PPP 值可等同于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和配套投入等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的现值,参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 号)及有关规定测算”。
由上述规定可知,PPP 值=股权投资支出(现值)+运营补贴支出(现值)+风险承担支出(现值)+配套投入支出(现值)-超额收益分享(现值)。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案与参数》(第三版),推荐现阶段中国社会折现率的取值为 8%,故本项目的定量分析中,折现率统一取值为 8%。
1.PPP 值计算参数
(1)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XXXXXX 万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本项目最终总投资以经审计的竣工决算(扣减政府方应承担的费用)为准,若该决算(扣减甲方应承担的费用)超过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时,以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为限。
(2)资金投入进度:参考本项目经批复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测算时,项目资金在建设期第 1 年、第 2 年、第 3 年分别按 40%、30%、30%进行计算。
(3)项目收费期限:本项目建设期 3 年,运营期(收费期)30 年。
(4)项目经营成本:根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的经营成本包括日常养护费、大修养护费、运营管理费和隧道运营费,不计其他运营成本。项目运营期各年运营成本以经核准批复的项目可研报告运营成本数据为准。
结合XX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成本,本项目的日常养护费用为14万元/公里年,预计公路日常养护费用将以年增长 2%的速度增加;大修费用每 10 年进行一次,按当年日常养护费用的 13 倍计算。
运营管理费主要是指各收费站管理人员的费用,按不同岗位人员费率及燃料、电和供给等其他运营费用合计计算。拟建项目全线综合支出按 4.5 万元/人·年考虑,拟建项目管理费用为 765 万元/年,预计运营管理费将以年增长 2%的速度增加。
隧道运营费主要是指隧道通风、照明及维护等发生的费用,经计算项目隧道运营费按 888 万元/年计算,预计隧道运营费以年增长 2%的速度增加。
(5)还本付息:根据本项目投融资结构,本项目融资资金XXXXXX 万元,贷款利率为 4.90%,项目融资周期 25 年(含建设期),还款期 22 年,在运营期前 22 年采取等额本金的方式偿还。
(6)无形资产摊销: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2 号的通知》(财会〔2008〕11 号),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本项目采用 PPP 模式运作,项目公司获得的是一定期限内的特许经营权,应视为项目公司的无形资产,该无形资产应在特许经营期内摊销完毕。本项目固定资产原值为 XXXXXX 万元(不含增值税),则运营期内各年的摊销费为XXXXX 万元。
(7)税务处理
1)经营期内的税务处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 号)规定,增值税高速公路按收费收入的11%计取;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增值税的 7%计取;教育费附加按增值税的 3%计取,地方教育费附加按增值税的 2%计取,则本项目增值税及附加综合税率为 12.32%。据 2007 年 3 月 16 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项目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按 25%计。
2)项目移交时的税务处理:由于项目公司获得的是一定期限的政府特许权许可,在特许经营期限届满后,全部资产无偿移交给XX市政府,项目公司不拥有设施的所有权,由于其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已在特许经营期限内摊销完毕,不作税收处理。
2.股权投资支出
本项目政府方不出资,项目公司由社会资本全额出资成立,因此,本项目政府方股权投资支出为 0 万元。
3.运营补贴支出和超额收益分享
根据本项目回报机制设计,当项目公司的使用者付费收入低于当年的基准收入时,政府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向项目公司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运营补贴支出)。项目公司当年的实际收入超出基准收入的 110%时,超出部分(超额收益)归政府享有。
(1)使用者付费收入
项目公司的使用者付费收入包括车辆通行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沿线规定区域内服务设施收入、广告收入等。
由于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极小,且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预测这两部分收入,因此本次方案仅考虑车辆通行费收入。实际谈判时应将广告经营收入、服务设施经营收入两部分收入纳入考虑。
车辆通行费收入按照XX省交通运输厅预核的收费标准测算。
根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本项目路段的交通分析与预测,可以得到本项目在运营期内项目公司的使用者付费收入。
(2)运营补贴支出
采用8%的资本金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按每年等额收入的原则,测算得到项目公司每年的基准收入为 XXXXX 万元。
根据本项目回报机制,当项目公司的使用者付费收入低于当年的基准收入时,政府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向项目公司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公司当年的实际收入超出基准收入的 110%时,超出部分(超额收益)归政府享有。因此,可以测算出,政府在运营期内,项目公司未发生因绩效考核而受处罚的情况下,政府对项目公司各年的可行性缺口补助和超额收益。
4.风险承担支出
风险承担支出应充分考虑各类风险出现的概率和带来的支出责任,可采用比例法、情景分析法及概率法进行测算。比例法主要是按照项目建设运营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风险承担成本,适用于风险后果值和风险概率难以测算的情形。在各类风险支出数额和概率难以进行准确测算的情况下,本项目采用比例法进行测算。按照项目的全部建设成本和一定时期内的运营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风险承担支出。计算方法如下:
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风险承担成本×政府自留风险系数
风险承担成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承担成本系数
(1)建设成本:考虑融资成本为社会资本承担,本项目的建设成本为建设期投入的资本金。
(2)经营成本:根据计算参数,可以得出本项目经营成本。
(3)风险承担支出
结合项目实施方案中的风险分配框架,进一步识别项目风险,优化分配方案,选用比例法对风险承担成本进行量化。
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建设运营成本×风险承担成本比例
通常风险承担成本不超过项目建设运营成本的 20%,本项目中按照 10%考虑。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占项目全部风险承担成本的比例一般为 70%~85%,本项目中按照 70%考虑,自留风险承担成本占项目全部风险承担成本的 30%。
则政府当年的自留风险承担支出责任=(当年建设成本+当年运营成本)×10%×30%。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政府在整个项目合作期内的风险承担支出合计为XXXX万元,将以上风险承担支出按8%的折现率折现到基准 年初,得到风险承担支出累计折现值为XXXX 万元。
5.配套投入支出
本项目政府无其他配套支出,因此配套支出责任为 0 万元。
6.PPP 值计算结果
PPP 值=股权投资支出(现值)+运营补贴支出(现值)+风险承担支出(现值)+配套投入支出(现值)-超额收益现值
(三)计算 PSC 值
PSC 值是指政府采用传统采购模式提供与 PPP 项目产出说明要求相同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净现值。
1.参照项目设定原则
(1)与 PPP 项目产出说明要求的产出范围和标准相同;
(2)基于政府采用现实可行的、最有效的传统投资方式实施;
(3)参照项目的各项假设和特征在计算全过程中保持不变。
2.参照项目参数选择
(1)建设成本:建设成本主要包括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投入的现金以及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等实物和无形资产,建设成本数据来源参照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投融资结构:按照政府传统自投资的方式;
(3)建设期资金投入计划:与 PPP 模式保持一致;
(4)运营成本及运营收入:PPP 模式下,依靠市场化操作引入的社会资本方,往往具有专业、综合、高效的项目运营经验,其运营效率一般高。结合项目实际操作经验,考虑到政府传统投资模式下,政府部门担当运营者、管理者、监督者等多个角色,往往权责一体,项目综合运营成本较高,故本项目中,参照项目运营成本设定比 PPP 项目高 10%,运营收入与 PPP 模式保持一致;
(5)财务费用:考虑到政府传统投资模式下提供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财务成本相对较高,根据XX省传统投资市场水平,利率设定为 6.5%,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与 PPP 模式保持一致,即 22 年的等额本金方式偿还;
(6)项目周期设定:与 PPP 模式保持一致,即 33 年;
(7)折现率:与计算 PPP 值得折现率保持一致,即 8%;
(8)税费:传统模式下平台公司正常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
3.计算 PSC 值
PSC 值是以下三项成本的全生命周期现值之和:
(1)参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净成本(初始 PSC 值);
(2)竞争性中立调整值;
(3)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即 PSC 值=初始 PSC 值(现值)+竞争性中立调整值(现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现值)。
其中,初始 PSC 值=建设净成本+运营净成本
建设净成本:主要包括参照项目设计、建造、升级、改造、大修等方面投入的现金以及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等实物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扣除参照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转让、租赁或处置资产所获的收益(资本性收益)。
运营维护净成本:主要包括参照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运营维护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人工等成本,以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缴纳税费和运营期财务费用等,并扣除假设参照项目与 PPP 项目付费机制相同情况下能够获得的使用者付费收入等,即运营维护净成本计算公式为“经营成本+财务费用-运营收入”。
竞争性中立调整值:竞争性中立调整值主要是采用政府传统投资方式比采用 PPP 模式实施项目少支出的费用,通常包括支出的土地费用、行政审批费用、有关税费等。相对于本项目总投资而言,行政审批费用很小,本报告不予考虑;本报告假设采取政府传统投资模式下,政府不会获得任何土地费用的竞争优势,不会比采用 PPP 模式实施项目少支出费用,故土地费用取值为 0 万元;采取政府传统投资模式下的参照项目正常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故本项目竞争性中立调整值为 0 万元。
项目全部风险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包括可转移给社会资本的风险承担成本和政府自留风险的承担成本,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 号)第二十一条及有关规定测算,本项目中采用比例法进行量化。根据 PPP 值风险承担支出计算,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占项目全部风险承担成本的比例为70%,自留风险承担成本占项目全部风险承担成本的 30%。
4.PSC 值计算结果
PSC 值=初始 PSC 值(现值)+竞争性中立调整值(现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现值)
物有所值量值 VFM=PSC 值-PPP 值
(四)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结论
本项目 PPP 值为 XXXXX 万元<PSC 值 XXXXX 万元,物有所值量值为 XXXXX 万元,指数为 XX%,通过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五、物有所值评价结论
按照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经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专家组论证,本项目的定性评价加权得分大于60 分,通过物有所值定性评价。通过测算,本项目 PPP 值为XXXXX万元,PSC 值为XXXXX 万元,PPP 值小于 PSC 值,通过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增加公共供给、优化项目风险分配、提高建设和运营管理效率、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适宜采用 PPP 模式进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