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觉得孩童时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性格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所以有些人的童年经历和创伤导致他们性格上的缺陷。
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是父女、母子,容易因过度依赖而形成恋父、恋母情结,成年后也喜欢和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异性交往;再比如父母关系不和谐,孩子缺乏家庭温暖,以及对爱的领悟,长大后容易独来独往,过分自我,不相信他人;若小时候有过被欺压、凌虐的经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等等。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把这些归咎于童年或者过往那些经历就万事大吉了呢?并不是,认识问题的原因固然重要,但是怎样面对、解决才是关键。
我们是很难改变性格,可是当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某种性格缺陷给我们带来的困扰,知道是它影响了我们正常社会生活,那就需要揪出它,打击它!最起码不能容忍它继续猖狂下去。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是向善、向好的,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但是你可以拯救你自己!
首先,你需要有坚定的自我信念:
我可以的!
我能变好!
我不会一直这样的!
这一关过去就好了!
然后,你才有动力分析失败事件和挫败生活经历的原因,因为你希望不要再次经历这种痛苦。当你发现问题所在之后,就好像一团杂乱的线团中找到了线头,顺理成章牵出一整个事件过程。
是的!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你找到它了!
它可能是一种错误观念,也可能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或者说是产生了某种错误情绪。
比如领导交给你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你十分想要把它做好。如果做好,你可能升职、加薪、得到上级器重、被同事推崇等等一系列好处。然后你整天想着:我一定要做好!我必须要做好!如果做不好,领导会很失望,我再也没有机会了,同事也会看不起我,甚至会幸灾乐祸,我还有什么脸再继续在这个公司待下去?
那么好了,能量守恒定律,你整天都在焦虑这件事情的结果,根本没有精力再放在手头的工作上,因此你失误了!
你担心的结果发生了,然后怎么办?因为担心大家瞧不起你、领导看扁你而辞职吗?结果真的至于这么严重吗?然后你再去经历一段艰难的求职过程,然后因为之前的打击变的不自信,畏首畏尾,在下一份工作里一样患得患失,循环往复,是不是情况越来越糟?
好!现在我们回到工作失败的那一刻,你冷静的坐下来开始思考。
我是怎么失败的?我应该可以完成的工作竟然失败了?
噢!我有了一个错误的观念:我太在意结果了,我要求自己必须成功;我有了一个错误的情绪:我太焦虑了,我都没精力好好思考这个方案,如果我再多想想就会发现漏洞的!
归根结底,我为什么要那么在意结果?我太功利了!我想要升职、加薪,想要万总瞩目,我这么在意这些做什么?看!反而得不到吧!老子说的对:甚爱必大费!
问题已经发现了,你该开始行动了!
下次再有这种工作安排给你的时候,不要怯懦,想着上次的失败,不然你又产生了另一个不正确的情绪。
从容的接纳,然后放平心态,想着:做好当然好,就算做不好,我也努力了,我在这个过程中能学到什么,以后可以应用在什么上面。做事前有这样的想法,你已经成功一半了,更重要的一半在后面。
成功了,你得到了那些你没想到、没在意的好处,要稳住情绪,不要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下次你再这样做还会得到这些,不一定的!不然你下次还会进入到那个怪圈。
若失败了,就要想又怎么样呢?领导会把你大卸八块吗?你会死吗?都不会,不要徒增烦恼。
当然,顺着我说的,你可以很顺畅的理解,但是当你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可能未必能执行的这样顺利。没关系,这也是需要练习的,你做了就比不做要有收获,当你收获到的时候,你下一次就会执行的更加顺利。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我皆凡人,空无一物、坦坦荡荡入凡尘,何苦自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