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宁焦点解决网络初17中19坚持分享603天(2021.4.3)本周约练我2次,总计169次,读书打卡第262天
咨询督导收获:
如果咨询师面对这样一个人: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动力,精神体力减退,做事思前想后,自卑。情感脆弱容易哭泣,害怕失去朋友与家人。敏感多疑,认为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睡眠差,入睡困难。早醒,睡醒后感觉身体很累。一个人的时候情绪低落,整日闷闷不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食欲差,一天不吃饭也不觉得饿,不想出门,不想跟人接触交流。
当他来到咨询师的面前,会对咨询师说我的问题很严重,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我想了好多年,也想不明白,估计你也帮不到我。一般的咨询师可能会被他的症状吓到,被来访者牵着鼻子走,感觉来访者的认知固化不好应对,甚至有了转介的念头。
此时我们的仙女咨询师出场了,仙女的手中拿着三支神奇的魔法棒。
魔法棒一:【不聊死亡、聊活着】
抑郁思维大多是一些负向的思维模式,把事情一点点不好的方面,想象成一根线,再想成一个面,一直往坏的方面想下去。当我们知道了他们的思维特点之后,就可以想着怎么样去突破?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了。
当来访者老是在脑海中回旋死亡的字眼时,咨询师不能被来访者带到坑里去,老是在死亡的坑里打转转,帮助他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才是工作的重点。
作为中年人,你现在还不能想死亡的话题,因为你上面有老人需要赡养,下面有孩子需要抚养。要想把他们照顾周全,那我们来想一想,把孩子养大,还需要多少年?父母今年多大了?给他们养老还需要多少年?估计还得十多年吧,为了完成这样的一个任务,我们首先要好好的活着。
接下来我们可以和他聊活着的理由、活着的含义、活着的价值,以及怎样能够活得好一点?怎样能够活得更有尊严一点?怎样能够活得更体面一点的?
当来访者聊的问题都是活着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死亡的话题。
咨询不是用白去消灭黑,当我们扩大白的时候,黑自然就减少了。
魔法棒二:【不聊思想、聊行动】
抑郁思想是一种弥漫性的长期的思维方式,患者经常会胡思乱想。对于他们来说,一点点的行动就有可能驱散抑郁情结;犹豫不决,可能会滋生更多的抑郁。
所以咨询师要多去问一问在这十多年间,你准备怎样抚养孩子?想把孩子抚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抚养孩子的话第一步是什么?问来访者如何做?怎么去做?标准是什么?
也可以使用奇迹问句:“假如说我有一只神奇的魔法棒,手一挥,你关于生死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当下你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可以和家人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你的面部表情又会有什么不一样?你的思想又有什么样的改变?你身边的人看到你有什么样的行动,就知道你有了改变?你当下想要对孩子说什么?如果你的同事看到了你和以往有了不同,这对于你的工作会有什么帮助?
不困在他的困境里,落实在一小步的行动上,和他讨论奇迹愿景,当他看到了奇迹发生之后,在自己身上的一些转变后,那么他就有可能从困境中看到希望,从而改变负向思维模式。
魔法棒三:【不聊缺失、聊拥有】
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
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思考死亡的问题,这些思考的过程耗费了你很多的精力和体力。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你仍然能够坚持工作,照顾孩子,赡养老人,真的很了不起了,你是怎么样做到的呢?
有时候帮助来访者把他的力量挖出来,聊之前来访者可能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聊之后让他觉得原来自己拥有了这么多能量,而且自己和同龄人比,和大多数人比,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被别人需要的可能性。原来自己还拥有这么多资源。从而扩大来访者的视野和知觉,而不是填鸭式的给来访者讲大道理。
当这三根魔法棒轻点了来访者的额头,相信他会由原来的“生无可恋”变成惊呼“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