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之余,你有多久没去旅行了?你是否认为只要工作就没有办法去旅行?
今天,就为你介绍一位旅行和工作两不误的人。
他是环球旅行家,同时又是拥有百万学员的时间管理专家,管理着自己的公司,同时又出版了自己的畅销书。
他就是叶武滨,时间管理品牌易效能的创始人。
《追梦成长》就是他其中的一本畅销书,在这本书中,他总结了自己怎样才能做到旅行和工作两不误,在组织旅行和旅行过程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从中得到什么样的人生启示,梦想成真的锦囊妙计,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1.有梦想要大胆说出来
用“宣告”开启行动,有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平时受到的教育是,要默默努力,谋定而后动。有些计划在“谋”的过程中,可能就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从此被扔在了无人问津的角落里。
但是,作者却告诉我们,有梦想要大胆说出来。
他能够带着儿子,带着驴友们环球旅行,其实起源于一个偶然的因素。
有一次,他带儿子去上培训班的路上,问儿子的梦想是什么,儿子反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随口说了一句:爸爸想去环游世界。儿子说:那你现在为什么不去呢?
这引起了他的深思:就是啊,有梦想,为什么不去想办法实现呢?于是,他发了朋友圈,向各位宣布:我要去环游世界了。
很快,有人回复了他,有人鼓励,有人要同行。在互动中,坚定了去实现梦想的决心,建立了微信群,大家群策群力,最终成行。
从此,一发不可收,他们去到了全世界。
因此,作者给出了实现梦想的锦囊之一就是:“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梦想,从它被说出口的那一刻开始便启动了!”
这个经历给了我启发,于是,我在自己的朋友圈也写下了自己的中短期计划:做好我的视频号#悠悠读书会,争取每周更新两期。同时,同步更新自己的公众号@悠悠读书会。
我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教育孩子,不要只盯着学习成绩
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的过程就是丰富孩子人生的过程。我们传统上评价孩子的标准太单一,总是以他(她)的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价他(她)是否是个好孩子的标准。
《追梦成长》一书的序言是由作者的儿子写的,这个跟在爸爸身后环球旅行的小小旅行家,写出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通过旅行,他说“对世界有了一个比较具象的认知”,知道了世界很大,自己很渺小。我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这种心态的孩子,他会用谦虚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他也会用好学的姿态去孜孜以求,这比家长用任何语言来教育孩子,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他认识到要“用开放包容的心去看待未知”。这是比同龄人更成熟的一种心态,正是见识了世界之大、人性之多、万物之美后,才能具有的心态。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孩子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不应只盯着学习成绩。
3.生活处处是修行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修行是无处不在的。”当我们面对工作的不顺时,我们是否会感到很痛苦?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时,我们又将如何处置?甚至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是否会大呼小叫?
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经历,令人深思。
他们这个旅行团事先安排好了去乌鲁班巴河漂流。从北京出发,辗转几十个小时,到达库斯科古城时,发现这个古城很有特色。所以大家都想尽早漂流完,好留出时间逛古城。
漂流前,船长很认真地给大家进行培训,告诉大家在行程中怎样避险。
因为大家所在的这个位置是上游,看起来水流平缓,并没有什么危险,况且大家都急于完成漂流后回来逛古城,所以,大家觉得这个培训简直是浪费时间,就很不耐烦。
船长看出了大家心不在焉的样子,就尽量缩短培训时间,并想办法把动作简化成数字1-6,分别代表前进、后退、停止、左侧队员蹲下、右侧队员蹲下和全体队员蹲下。
可是,漂流到中间时,水流越来越急,危险出现了,大家的心一下子缩了起来,都为自己没认真听船长的培训感到惭愧。
好在船长很负责任,重新开始非常有耐心地现场培训大家,大家这时很认真顺从地按照船长的指令行动,最终有惊无险,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船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很令人折服。
在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危险,而不认真配合他时,他并没有被负面情绪所控制,而是想办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等大家“醒过来”后,才不慌不忙地把关键信息传达给大家,救各位于危难之中。
这份责任心、这份耐心,是长期修行的结果。
因此,作者把自己悟出来的道理告诉我们,那就是我们要“对未知领域有所敬畏”,“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以及“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修行无处不在”。
读完《追梦成长》,掩卷深思,这本书从旅行的体验中告诉了我们很多人生哲理,绝不能把它简单地看作一本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