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板型文本教学初探笔记
樊相镇中心学校 刘卫东
跳板型文本处理方式的最终旨归是“指向一本书,指向一类文”。这些文本只是桥,或者只是一扇门,走上这座桥,推开这扇门,学生就会看到“天光云影共徘徊”,就会看到一个阅读的新天地。
单篇文章只能承载人类文化的某些“横截面”,不能像整本书一样形成画卷,很难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求。
语文学科的价值不只是让学生考高分、上名校,而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一个有使命感的语文教师,必然是学生阅读的点灯人、指路人。
而“点灯”和“指路”完成的最好方式都是自然无痕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用并不刻意的方式把“灯”点亮,把“路”指好,课堂就会从一泓一泓的“泉”变为一条一条的“河”。教一篇,“活一类”,教一课,“活一本”。这样的课,每一堂,都在有意识地为学生课后广阔的自主阅读埋伏笔。
跳板型文本”的上法一般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精读一篇,引出—本或一类;
第二种,精读多篇,引出一本或一类,这种类型和群文教学有某些相似之处;
第三种,整本书引读。
“跳板型文本”的第一类是我们很熟悉的——精读一篇,引出一本或一类文。
这种课型有两个要点:一是“精",要把“这一篇”读“精彩”,这是最重要的;二是“引”,课堂教学要和希望引出的“―本”“一类”遥相呼应。
这种课堂形式,关键是把原文本讲得精彩。原文本和被拓展文本之间不管是用“明道”还是用“暗道”,其实现贯通的内在动力都在于原文本的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渴望。
如果说“跳板型文本”的第一种课堂形式是1+X的话,第二种课堂形式就是X+X。
同质同人群文阅读立足于“多文本教学和一类文勾连”,通过阅读属性相同、指向相同、 阅读期待与阅读价值相同的同质同人文本,在基本相同的阅读场里带给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阅读体察。
首先,以教材为原点,选点聚焦。同质同人群文阅读虽是建立阅读场,但要区分轻重主次,教材中的相关篇目应作为授课重点,围绕教材篇目进行选择整合。
其次,以阶段为纲领,全面认识。同质同人群文阅读,在于带领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某个文人的精神世界,那么必然要将文人的人生阶段做一划分,尽量选择某个阶段的代表作,这篇代表作能较为恰切地反映彼时文人的心境,然后将几首诗进行关联,在关联思维的启发下认识文人在人生每个节点的精神依托。
再次,以共写为依托,强化代入。如何让学生显性而质感地走近这些远距离的文人,爱上他们,是进行同质同人群文阅读时需要考量的。要做到这点,教师坚持写下水文是比较便捷的 路径,学生在教师的熏陶感染下会建立走近他们的期许与热望,从而自己进行写作,实现群文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 跳板型文本”探究,目的在于带领学生经由一类文或者一组文,打开阅读新视界,去更为辽阔、更为高远的阅读天空翱翔,进而培塑学生新的阅读观。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跳板型文本”,精读一篇引出一类也好,多篇阅读整书勾连也罢,抓住“跳板”,立足垫脚为学生踏上阅读的康庄大道助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跳板型语文课不是学生阅读的结束而是开始。这个开始,指明学生阅读的朝向,让阅读更淸醒、更睿智、更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