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读《鱼羊野史》,看到一组令人感慨的数据。1914年美国福特公司在全球率先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并把工人的日薪从两块半美金提高到五块美金。
嗯嗯,当然今天5美金按汇率6.6折算人民币不过才33元,也就是简单的吃个串儿的钱,但是在那个年代,1914年,一百多年前,5美金是相当相当值钱的。
这么说吧,在那个年代的美国,一辆福特的汽车差不多卖到三百美金,之前可能稍微贵一点,因为生产效率没有那么高。自从福特汽车厂改革以后,由于生产效率空前提高,工人热情空前提高,一辆汽车的价钱,大概从六百多块钱降到了三百多块钱。
三百块钱大家算一下,按五块钱一天的工资,差不多一个工人,六十多天的工资就能买一辆汽车。这个生活水平,在一百多年前,算是举世无双的。
不要说我们中国老百姓当时连鞋还买不起,即使是其他国家,欧洲的国家也还都做不到。中国当时一辆汽车大概卖个几百大洋吧,只有极少数官员、商人能买得起。
但是中国当时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中国当时空前地重视教育,所以当时教授的工资空前地高。当时中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几块钱的工资吧,一个军官,要在前线卖命的军官,大概十块二十块这样的工资。但是当时一个大教授能挣到三四百块,一个普通教授也到了两百多块。当时一辆几百块大洋的汽车,除了官员、高官以及比如说一个部长,当时能挣到一千块大洋,像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当时做总长能赚到一千块大洋,一个月就可以买一辆汽车。当时一个教授的地位居然跟一个高官一个富商一样,一个大教授差不多两个月的工资也可以买一辆汽车,和当时美国一个工人的生活水平是持平的。
一个普通工人挣几块钱、买辆汽车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我不知道我怎么算今天的一个工人要多少天工资才能买一辆汽车,这需要一个很大的计算器。
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