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翻译外语时,直译不如意译更容易被人理解。意译时,越朴素越容易被理解。
2.学过英语的人,99% 会掉进全世界所有学外语的人都同样会掉进去的陷阱:无论什么词,最多只知道那个词在词典里的第一个意思……
3.如何查看比特币交易记录?(不可篡改,公开透明)
1.目的和手段,哪个是重点呢?很显然,目的才是重点。
2.发现个“新东西”,就希望它无所不能,只是没见过世面的表现而已。
绝大多数人依然没弄明白比特币是什么东西,但已经“懒得质疑”它了。
一个建立在新型电子账簿技术之上的电子现金系统,它的应用是什么呢?转账,是这种现金几乎唯一的功能,那么转账也是这种现金的唯一应用…… 不是吗?
1.实际上,从最初人们就可以把比特币系统当作一个低成本不可篡改数据库使用。
2.在此之前,人们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有四个最基本的操作,用这四个操作的各种组合去完成人类几乎所有对数据处理的需求,被称为 CRUD:
- Create 创建
- Read 读取
- Update 更新
- Delete 删除
由于比特币所使用的电子账簿技术(也是一种数据库)是不可篡改的,所以,这种新型的数据库只有两种操作,也许可以被称为 WR:
- Write 写入
- Read 读取
3.出生证明就是个很好的应用实例。实现这样的一个数据库,并不复杂啊,开发一条比特币侧链就够了,成本极低,维护起来非常方便……
1.有个严肃的问题:
我们需要“更好的比特币”吗?
答案是不需要 —— 因为它是软件,理论上是可以升级的。
中本聪的比特币方案,是个非常精巧的电子现金解决方案,精巧到无可挑剔的地步……
不完美的是人脑、人心。
这是我的个人见解,拒绝讨论:比特币很可能真的需要扩容。
2.分叉出来的是好东西吗?难说。有意义吗?好像意义不大,因为比特币还是那个比特币,“利益攸关者”的目的也达到了 —— 他们炮制出来了一个对他们来说更加利益攸关的东西,至于是不是好东西,顾不上了。
1.傻屄的共识也是共识 —— 不一定生成价值,但很可能生成价格呢!
2.迄今为止,我个人并没发现有什么“更好的比特币”,虽然有几个“有意义的发行版”,比如 Zcash 和 Dash —— 对比特币的匿名性进行一定的补充,我认为是有一定意义的。
1.以太坊的野心很大,它不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账簿”,它想成为一个”分布式计算机“ —— 概念好像比”数据库“大多了!
1994 年出生的俄裔加拿大小伙 Vitalik Buterin 想要实现的是个图灵完整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2.所谓的智能合约,从另外一个角度望过去,就是写入了不可篡改的电子账簿中的,可执行,但不可篡改的程序代码而已。
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场景;那么不可篡改的程序代码呢?同样并非适用于所有场景,这很容易理解吧?
3.- 比特币让我们拥有了“可信账簿”;
- 以太坊让我们拥有了“可信代码”……
1.如果说,Ethereum 是一个分布式操作系统,那么,它是单线程的,而 EOS 从一开始就要实现一个多线程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好像是 Unix 或者 Windows 于 DOS 之间的区别。
2.在我看来,实际上 EOS 最大的风险在于它的共识算法,DPOS(这也是 BM 的发明,这个算法是否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时间自有它的判断。
为什么现在 2018 年年底,EOS 最大最火的应用是骰子游戏呢?由于代码公开不可篡改的特性,很多其他游戏其实根本实现不了么!Ethereum 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EOS 其实也解决不了……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两个“分布式操作系统”有着一样的局限 —— 它们都无法与外界直接沟通。
1.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我们当然知道这个词汇不够朴素,所以以后会更多使用”可信代码“)虽然应用场景有限,但很快有一个场景被挖掘出来并迅速广泛使用:
使用智能合约发行代币。
后来人们发现“代币”这个词有法律、政策的风险,所以,转而掩耳盗铃,使用另外一个词汇,“通证” —— 其实吧,反正英文词汇都是 Token。
2.各国的法律法规陆续在跟进,对 ICO 不再认之随之,就好像中国人把代币的称呼更新为通证一样,美国人也识相地把 ICO 更新为 STO 了……
问题,分为两种,真问题和伪问题。另外一个说法是一样的:需求,分为两种,真需求和伪需求。
解决方案,也有真假之分。例如,把“交易确认时间从十分钟提高到二点五分钟”就不是真解决方案。
一个真问题,常常并不只有一个真解决方案。
1.利用有向无环图原理(DAG)其实也可以…… IOTA 也许是第一个被广为人知的这方面尝试,只不过开发进展比蜗牛还慢 —— 但好像这个慢其实也并不妨碍它的价格在牛市里涨得比谁都快。
2.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并不是新鲜概念,看 Wikipedia 就知道,第一个 TEE 标准,是 2010 年的时候提出的。
3.所谓的有意义,无非是
- 要么真的解决了真问题
- 要么真比其它更有效率
4.Mixin 就是这样一个基于 DAG 和 TEE 的电子账簿系统。
开始测试的时候才发现,这个网络很可能也同时是一个高效率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 于是,ocean.one 提前上线并开始测试。
基于 DAG 的效果是:
记账效率极高,高到没必要去强调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的地步,直接可以满足物联网通讯量级级别的应用。
基于 TEE 的结果是:
既然可执行环境是可信的, 那么在里面运行的代码就可以是公开透明的,无法“暗中”修改,所以,相当于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解决了“代码可信问题”。
这个解决方案的好处是,在极大提高效率的同时,并没有像 dPoS 那样“从只依赖机器退化到部分依赖人”;同时也不像 PoW 那样不仅成本高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指数级上扬。
1.Mixin 的解决方案再修改一下,就是我以前所说的“无币区块链”(Coinless Blockchain)。不过,由于使用的是 DAG,而不是 Blockchain,所以,再称之为“无币区块链”就不准确了。
至于最终叫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相对极低成本极高效率的分布式不可篡改公开透明数据库。
这个名称尚待确定的项目(备用域名 drw.one、databaserw.com 以及 heng.xin),将于 2019 年年初启动测试网络,以非商业性质运营。
长期以来,我有个结论:
这种不可篡改的电子账簿,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公共事务。
2.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极低成本极高效率的,不可篡改的,公开透明的数据库。
1.数字资产(无论是基于区块链的,还是基于其他什么解决方案的)规模只能越来越大。
支付,重来都是很大的市场。保守估计,支付是 GDP 的五六倍以上。
数字资产的交易与支付无所不在之时,到最后,最大的“应用”,只能是交易平台 —— 管它是中心化的还是分布式的。
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公开透明,不一定非要用分布式(或者说去中心化方式)的方法。任何一个中心化的结构、组织,都可以主动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只不过,很多的时候“自证清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长期来看,一切与法币(Fiat Money)打通交易对的数字资产交易所,只能在合规框架中运行,而这些合规的交易所,也一定是规模最大的 —— 因为法币交易对永远占据最大交易量。
分布式交易平台虽然有其天然的优点,局限也非常明显:最大交易量永远不再那里,并且,在那里常常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
区块链应用什么时候爆发?
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既然,Blockchain,只是实现手段,目的是创造一个不可篡改的公开透明的数据库,那么,请问,“区块链应用什么时候爆发?” 和 “数据库用硬什么时候爆发?” 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理论上,这应该是个特别漫长的过程。
区块链不神奇,它只是实现不可篡改公开透明数据库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它就是很新,乃至于需要人们花很长我缠绵去理解去接受。回想一下过往二十年里,“网络”、“互联网”被人们逐渐接受的过程罢。一样的 —— 就是需要很久很久才会被自然接受。在这个很久很久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诡异的现象,比如,比如“IP电话”以及冤死了的福州陈氏兄弟,“戒网”以及那个恶魔一版的存在,杨永信。
不可篡改的数据库(RWD)为什么是大趋势呢?因为当前几乎所有大方向都可能要基于这个东西。
第一,大数据。如果你没有一个历史记录不能篡改的数据库,你那些数据都是乱七八糟没有洗过,别人可以随便改,请问大数据从何谈起,今天看到深度学习、AI 都是基于大数据。
第二,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就是一件事情把过往经济体经济利益分配再分配一次,以更合理的方式进行分配。你用打车软件,人家说此处拥堵,是不是拥堵你不知道,所以打车软件报给你需要 2.5 倍溢价,你就只能用了;而另外一端有一个司机看到手机说,附近有一个用户 1.7 倍溢价打车你同意不同意,他除了同意没有其他选择,就选择同意了,中间哪部分哪去了?不知道。AI 还可以杀熟,你整天 2.5 倍溢价打车,大数据就明白你是金主,能 2.6 倍绝不给你2.4倍。如果有一个历史记录不能篡改公开数据库存在的话,那么我们今天就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社会效率,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第三,物联网。物联网也是基于大数据的,物联网真的需要一个历史记录不可篡改的数据库。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未来在传感器高度发达四处全是传感器世界里面。你家里洗衣粉可能是洗衣机下单的,可能不是你下单的,你给洗衣机绑定信用卡,洗衣机就会自动下单,这是未来生活的世界。有一天这个数据库被人篡改了,因为没有不可篡改的数据库,结果你有天早上起来开门,门口一大卡车洗衣粉,而且已经结帐了!是不是很可怕?
未来是机器的世界。
在人们还在担心“人口爆炸”、“信息爆炸”的时候,机器早就爆炸了。
已经刚刚爆炸过的是各种计算设备,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到移动设备,到人手一个以上移动设备……正在爆炸过程中的是各种传感器 —— 它们的数量早就远远超过了地球人口总量,并且增长的速度比人类生殖的速度快多了……
机器的世界里,数据传输和价值传输是一回事儿,并且肯定比人类使用的货币资产大出许多个量级,直至人类所使用的资产可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