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居家整整30天了,每天吃饭睡觉完手机大概有22小时在床上度过。像极了一个人形树懒。
(注:由于租的是个小单间屋里只有一张床,每天坐着、趴着、躺着各种造型在这么一个小空间,仅有离开床的时间就是上厕所、做核酸、续物资)
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抱怨和不安,一个月来就吃了一顿肉,第一周就瘦了6斤。10.14听说要封控连夜凭着1小时出入证去采购物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都没有的我,忙活的不可开交。超市人巨多,平常不起眼的锅也贵的离谱。但为了生机,一口气买了近500元物资,得以在接下来的时段有了基础的保障。终于解封了,明日就可复工。谨以此文记录下最近杂七杂八的流水账感悟。
万事开头难,随想随写吧
昨夜高中同学找我喝酒。由于外面餐厅都不可堂食,便打包了点小菜在我出租屋里把酒言欢,痛饮至午夜2点。
回想上次喝酒还是国庆前。今年国庆是我近十年来为数不多的在老家过的。每天也是下雨,天气降温也很冷。7号返回郑州,老家便发布了疫情封城的消息。当时还在庆幸还好顺利离开了。没成行刚上班一周,郑州也是如此。
从每天关注疫情动态到各种追剧,先后看完了《底线》、《大考》等优秀电视剧作品有刷了一遍《三国》、《王东岳讲座》再到最近已经开始听《狸猫换太子》这些经典故事。这个体量的数据很快把我的流量用光了。(注:住的地方没有WiFi)
对我而言,解决焦虑和不安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看看剧充充电。
其中有在网上上了一遍中传的摄影课。有个老师抛出的观点我很认同。
什么样的人喜欢摄影?
1.想画画画不好的人
2.比较怀旧念旧的人
(仅供参考,切莫代入)
从小我便渴望有门艺术傍身,无奈五音不全音乐pass;肢体笨拙舞蹈pass;字画也没能传承好祖辈的技艺……后来接触到影视行业,学习了编导、摄影、剪辑,自诩终于跟艺术沾点边了。
从小我家就有每年拍照洗印出来的习惯,时不时拿出来回忆和翻看。造就我也养成习惯,很少扔旧物件。以至于小学时的书本,中学时的衣服都得以保留。
居家的岁月,就愈发怀念出去玩的日子。得益于前几年做摄影旅行相关的工作,去了不少地方。就连去年也跑了13省50城。
这个击败绝大多数同龄人的足迹,让我有了更多见识和认知。可当你去过足够多的地方,就更觉得还有更多地方没去。
行千里路如此,读万卷书更是如此。
影视剧中往往反派死于话多(言多必失?!)正派被追杀往往是因为知道的太多了
看来知道太多确实是挺“痛苦”的事。
是智者多虑还是庸人自扰
要大智若愚还是难得糊涂
翻看之前的影像,用曾经美好的回忆麻痹自己。心血来潮便重构创作,三分钟热度又不了了之。
信息传播的载体呈现无非是图文、视听。
关注我朋友圈的都知道我是以几乎清一色短视频呈现。
尽管沉浸感十足缺难以言表内心的想法与思考。
文字尤其是我国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方块字是极具魅力的,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
于是我有听了不少甲骨文的缘由诸如“安、泰、萬、朝、暮……”
除了汉字,包括纳西东巴字、水族的文字大多数人看样子也能猜个大概
由于每天清晨要做核酸,怕睡过头便不再熬夜直接通宵,活生生的颠倒黑白过着漂亮国时间。
一来免去了一顿饭,其次夜间相对安静专心玩手机。
睡不着了玩手机,玩手机就睡不着,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
俨然,手机已成为当代人的新器官。娱乐、通讯、支付、扫码已处处离不开了,以至于有次做梦梦到手机丢了都急哭了。
日复一日的居家日子,已经忘却了家人的生日。这可以说是我十月份最惭愧的事。
我爸妈和我都在农历十月两周内先后生日。
可今年的状态全家都在各自的地方封着,只能靠视频通话保持这联络。
比忘记生日更惭愧的是也没能表示。那么祝福身心健康便是最大的祝愿。
生日快乐这种童话,已经太奢侈了。
疫情不仅把正常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而且把这段时间的回忆播放了加速键。
回想这一个月都发生了什么事?
是窗外的树从绿变黄再到秃?
是日渐乍起的胡须?
是抢购一空的泡面?
是楼下707姐姐送的蛋炒饭?
是核酸队伍的长龙?
是月食来临拿起相机的激动?
是风吹大雾的见晴空的解封?
唯若干年后再回看此文的云淡风轻笑而不语的神情罢了。
写在最后
叹叹叹,何其难。
人生三幸事,读书摄影写文章。--撕拷
最最后:微信未回请电联,事出反常必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