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读经典,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1. 经典,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直感觉,经典书好,却并不好读。

2016年的金秋十月, 兴之所起开始码字后,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时不时就有《瓦尔登湖》这本书。于是17年春节长假专门挑出来读。

然而,序言饶有兴趣地读完,正文看没几页,就开始打瞌睡, 上午看上午打,下午看下午打,一早醒来,看一会儿,又要去睡回笼觉!

是翻译的问题?明明译者序言——人与自然和美共存的赞歌,写得很清晰精彩呀!明明国人也特别推崇呀!不禁怀疑起自己的肤浅、浮躁。硬着头皮看了两三天,也只不过看了三十多页,实在没趣味,愤愤然放弃。

后来看到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做的一次“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排行榜”网络问卷调查,《瓦尔登湖》赫然名列第五,略感安慰。

有同感吧!

2. 总算囫囵吞枣地过了一遍

经过一年的学习与沉淀,这首人与自然和美共存的赞歌,是否能读进去呢?于是第二次又把书找了出来。

《瓦尔登湖》作者亨利 · 戴维 · 梭罗,出生于两个世纪前的1817年。梭罗天资聪慧,20岁即从哈佛大学毕业。他主张人应该过一种简朴的、返璞归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为满足自己无休止的物欲,掠夺性开发自然,破坏生态环境。

1845年7月4日至1847年9月6日的两年零两个月间,梭罗在我们当代人压力最大的28-30岁,为实践过简朴生活,独自一人居住在瓦尔登湖畔自己砍树建造的小木屋里,开荒、种豆子、卖豆子,仅凭一双手,自耕自种,靠体力养活自己。

劳作之余读书、晒太阳、赏湖光山色、看蚂蚁大战;冰冻三尺时,凿冰取水钓鱼,待冰雪消融,则泛舟湖上,与飞鸟游鱼嬉戏……做一切自己喜欢做的事。《瓦尔登湖》即是这段生活的实录,字里行间表达了梭罗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人性贪婪的愤怒。

译者——我国资深翻译家潘庆舲介绍说:“它是纯粹散文经典,誉称‘散文诗’。”

然而,梭罗自幼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文中孔孟之道,老庄思想时让人眼前一亮),写起来神思飞扬,纵横捭阖,写人生百态、自然风光、动植物,哲学、宗教、神话信手拈来,糅合其中,反讽、双关、隐喻比比皆是。读到精彩绝妙处,或心生向往或忍俊不禁(懂的);而某些长篇累牍的“碎碎念”,枯燥晦涩,又让人困意顿生(不懂的)。

19世纪美国书评家曾奉劝读者不妨跳过《瓦尔登湖》中颇有哲学意味的片段,直接去品味赏析描写大自然的那些篇章,于是,读第一篇《省俭有方》又打瞌睡时,索性放下,思忖后从《湖》开始读,然后读《冬日瓦尔登湖》《春》……最后回头读《省俭有方》,就这样,终于把《瓦尔登湖》读完了。

3. 怕什么读不懂、读不进,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亦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读不进,听书或许可以听得进;某些章节读不进,其它章节或许可以读得进;彼时读不懂,此时或许可以读得懂;一遍读不懂,二遍、三遍或许可以读得懂。

许多人读经典都是一读再读,常读常新,这就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魅力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趁热打铁,我又重读了一遍《瓦尔登湖》,果真惊叹于梭罗诗人般的语言、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读得兴致盎然,欢喜起来。

“在天然景色中最美、最富有表情的就数它了。它是大地的眼睛;人们观湖,可以掂量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湖畔水生树木,仿佛是给它镶边的修长的睫毛,而四周树木葱郁的群山和峭壁,则是它的悬挑的浓眉了。”

“在这里,常年水波不兴,始终是一片静谧,就像黄昏时琥珀色的天空,这倒是跟水中居民的冷静而又和顺的气质息息相通。天空在我们的脚下,也在我们的头上。”

这是梭罗眼中的瓦尔登湖,读着他的描写,我不由地想起九寨沟的海子和黄龙的五彩池,心也跟着澄净美好起来。

“在暖洋洋的傍晚时分,我常在小船上吹笛子,看见鲈鱼一直在我周遭游来游去,仿佛被我的笛子声迷住似的。月光在螺纹条状的湖底徐缓移动,湖底山林的残缺倒影隐约可见。”

“春天临近,我正坐下来读书或者写作时,红松鼠来到了我的屋子底下,它们成双配对地直接到我的脚下,叽叽喳喳,叽叽咕咕,或者有时长嘶短鸣,那声音古怪得出奇,我还从没听见过呢。
“我跺了几脚,它们的叫唤声反而更响,仿佛它们疯狂地恶搞早把畏惧置之度外,对人类的劝阻满不在乎了。你们别再——叽咔里、叽咔里地叫着。它们对我的斥责充耳不闻,或者一点儿都没感受到我斥责的力量,反而撒泼骂人似的,真让我拿它们没奈何呢。”

多么美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卷!想不想去体验一下?

“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份令人愉快的邀请书,使我的生活与大自然本身一样简朴,也许我可以说,跟大自然本身一样纯真。我一直崇拜曙光女神奥罗拉,论虔诚不让希腊人。我起身很早,在湖中洗澡;如同洗涤灵魂一样,也是我做得最好的一件事。
“据说,成汤王的浴盆上刻着如下文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懂得个中深意。黎明带回来了英雄时代。天刚蒙蒙亮,我坐在敞着的门窗边,一只蚊子在我屋子里看不见也想象不到地飞呀飞,它那微弱的嗡嗡声,就像那歌颂美名的喇叭声一样,使我好大感动。这是荷马的安魂曲;其本身乃是人们感悟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吟唱着它的愤怒漂泊四方。其中不乏气凌宇宙的情怀,总是宣扬着世人的无穷活力与生生不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读了后,是不是对自己的每一个早晨也有了期待?

“有一个农夫对我说:‘你不能光吃蔬菜过活,因为蔬菜对骨头毫无营养可言。’于是,他虔诚地奉献一部分时间,给自己的骨骼系统提供滋养;他一边说,一边跟在耕牛后头,而他的那头耕牛就靠蔬菜长成的骨头,正不顾一切障碍,使劲儿拖着它和它的耕犁往前赶。”

读到这,是不是会心一笑?

自然,“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绝不只是让人欢喜,它必有着深刻的内涵,触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才会历久弥新。

连着把这本书读了两遍,感觉确实无愧于经典之称。然而,通俗读物可以一目十行,经典于我,必须静静读,慢慢读,细细读,要十目一行,要花上许多的时间,下许多的功夫, 还要一读再读。

你一定要读经典,但千万别着急……

【学院征文】一起重读人文社科经典吧

推荐阅读:
重读经典| 《瓦尔登湖 》:你想要怎样的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13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82评论 3 3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84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0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0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0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59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21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8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9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93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44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