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分数单摊在桌上,红笔尖划过的痕迹,竟比往日多了几分耐人寻味。
平日里背课文、写生字从不含糊的孩子,这次作文偏题、基础题漏答,卷面像被霜打过的叶子,蔫蔫的提不起精神。想来是我总觉得“他们稳了”,却忘了六年级的孩子,心里藏着的紧张与浮躁,比课本里的知识点更难拿捏。
反倒是那两个上课总爱交头接耳的“小话痨”,这次竟交出了干净整齐的答卷。作文字迹歪扭却透着认真——原来那些课堂上的调皮,不是不懂事,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刷存在感。
重视与否,从不是“我觉得”,而是孩子心里“我愿意”。这张意外的答卷,倒给我上了生动一课:教育里最该重视的,从来不是预设的“好”与“坏”,而是每个孩子藏在表现背后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