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让世界更美好

新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竞争对手也可以携手共进实现双赢,达到共同的目的地。


然而现实社会中,尤其是面对利益的时候,能双赢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于是,我们看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常常出现你死我活的争夺场面。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收获利益,最终反而两败俱伤。


这里讲一个人与自然的案例。

2015年有一部很火的影片《狼图腾》。这部电影改编自姜戎的同名小说,中法合拍,由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

影片的背景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内蒙古大草原,知青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通过与牧民生活,亲历与狼共存和斗争的故事。

在这里,主人公从对狼的恐惧,到对狼这种动物充满研究兴趣,到亲自喂养狼崽与其朝夕相处,直到最后放生的过程,他对狼的感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也是影片探讨的意义所在——我们究竟该如何与狼(进一步与自然)相处?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毕力格老人就是专家。

比如,他在指挥大家将狼群赶入雪窝的“越冬食物”黄羊群搬走的时候,他就让大伙只运走一半,留一半给狼。

他说,狼没有了吃的,就会去袭击人类。这种“留一半”的做法,就是双赢。我将此称之为“与狼共舞”。

然而,农场的包主任不听毕利格老人的劝阻,坚决按照上级行政命令,发动大家掏狼崽并扔下山崖。


结果不久,毕力格老人的话应验了:人们真的遭遇了狼群的第一次报复。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狼群在狼王的带领下,突然向草原上饲养的军马发动了突然袭击,将军马都赶入河中...

第二天当人们来到河边,看到的是一座座“冰雕”。

这也宣告了草原上世代人与狼群和谐相处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人与狼正式走向了对立面。


紧接着,包主任也掀起了对狼群的报复。他指挥人们把黄羊的尸体放在上面,下面拴上雷管,狼只要一拖动黄羊就会立马炸得粉身碎骨。

可是狼王亲眼目睹了同胞的惨死,于是又发动了第二次报复行动。

一天夜里,在狼王的带领下,狼群突然对草原上圈养的羊群展开了突然袭击。

羊圈的围墙又高又滑,独狼根本无法跳进去,于是狼群搭起“狼梯”,上面的狼跳进羊圈,咬死里面所有的羊。

然后狼把羊的尸体一个个摞起来当梯子,踩着跳出羊圈,消失在夜色中...


仔细反思,狼的两次报复行动,其实都与人类的行为触及狼群的核心利益有关——

掏狼崽的行为是在残害狼的下一代,如果角色互换,人类会答应吗?而后来的诱杀行动,则危及狼群的同胞,相信换做人类也不可能善罢甘休。

尽管后来,包主任下达屠狼行动,将草原上的狼都赶尽杀绝,“伟大”的人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草原的生态平衡已经被彻底打破,人类接受自然的惩罚也是早晚的事。


毕力格老人在反对掏狼崽时曾说过,草原上的人对狼是敬畏的。

就是这“敬畏”二字,道出了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的正确态度。只有敬畏,人才会小心翼翼,按照一定的规律做事,而不会肆意妄为,无所顾忌。

所以,党中央才要求我们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多一分敬畏,人不仅可以与狼,更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双赢。


俗话说,凡事留一线。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能够充分兼顾考虑到自然、他人乃至社会的利益,将个人利益与这些利益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实现双赢,相信这个世界将更加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