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到这里来是很开心的,一个是追随上层的思维课堂来的,还有一个是追随王校的基于整本书的论辩。我觉得把整本书的阅读用论辩的方式来展开,特别有效。因为你想把整本书当做学材来用的,他一定是全身心的投入。好好的读了之后,嚼烂了,然后吞下去消化了,才能转化为智慧的力量,才能够在最后展示的淋漓尽致,所以我想这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那么我呢?因为有共同的话语,我们也在做论辩,所以跑来交流一下论辩运用于整本书阅读。我这里用论辩,为什么不是辩论,后面大家会明白啊,我们学校有一个梦想,舞台天天演,十来年了,天天演星期一一年级,星期二二年级,每个班一个节目,结果呢,就十来年以后,奇迹就发生了,有一个教授说,县级市的学校培养出了具有都市气质的学生。什么意思?不吹牛,如果说他们到杭州来辩论,你看不出来他是东阳的,就像上海杭州一样的孩子一样。落落大方,浙江省全国的儿童哲学协会有22支队伍,马拉松哲学,我们三项比赛全部是进入前三,全部拿了一等奖。所以说有了这个东西以后,我过了几年,突然觉得我们的孩子是打开了,大方起来了,但是还不够,我需要让他们沉下去,要变得有思想。
于是呢,就弄了一个论辩场,核心价值日日辨,因为我认为好的东西就要天天做,然后它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慢慢的就培养一种很好的思维习惯,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发现儿童的伟大,就是希望让孩子思想深刻起来,让人格健全起来,让德性扎根儿童的精神土壤。那你们就说什么德性扎根精神土壤?那就说白了,很多规矩,我们老师告诉他,你要这么做,他是排斥的。他自己辩清楚,想明白了,我应该怎么做,这是我的理解。
还有一个做法呢,就是我觉得很多活动你要天天做,是不能拖累老师的。那就怎么办呢?只有让孩子自主的活动,不要老师参与。于是我就在论辩场上设了一个轨道,一条轨道就半个小时,我们的论辩场是每天一个班,每天轮着来一个班,开始的时候五六年级进行。到现在,觉得效果好好,又加了一个论辩场三四年级,所以一个学校就有两个论辩场,每天有两个班在论辩。那这条轨道呢,就是前8分钟摩拳擦掌,中间棋逢对手,最后见仁见智。这是我们的追寻,只为求真,无问西东。比如说这样一个话题抛出来。这是典型的论辩的两难的话题。实际上很多论辩它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认为我们的论辩就像做体操一样,体操不是本身,锻炼我们的大脑才是最根本的追寻,对不对?摩拳擦掌环节,小孩子晃一下就摩拳擦掌第一个板块开始了,我们提醒他们要亮出观点,写出关键词,然后要咬住接龙,最后要形成合力,你实际上就是正方发言就那个,反方发言就那个,大家双方再接着呢,就是窃窃私语,讲了一段时间以后,要窃窃私语,组内讨论一下,要商讨对策,拿出几件秘密武器,大家一起来辩论。棋逢对手环节就是短兵相接的辩论的过程。提醒学生要拿出最诚的心态,开启思想进阶:批判、创造、关怀、协作,提醒他们这么做,再接着是何去何从,这个最有意思,等于正方反方辩了一段时间之后,好,请你静默一分钟,问问自己。你想想归队哪里?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有的呢原来是站这边的,他跑到对面去了。有的呢对面的跑到这边来了,还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孩子,他会站中间。归队哪里?这个时候就要让重新站队的人说理由,这就是体现了思想增值的价值。他一定有感悟。所以我们的老师基本上是不参与的。最后用评价来大浪淘金,就是评出金句、最亮的观点、最佳的说法。后面还开发了一系列的数字的东西,都是无感采集的,成为一个资源库。这个经验就是特别有效,一是丰富的知识,你看洋洋孩子说论辩前他就要收资料啊,话题材料他就读的很透,学会了谋划。四年级的孩子,他姐姐微信说PPT的卷已经到18线县城的小学了,弟弟已经开始提前体验深夜做PPT的生活了,9点来钟的四年级的孩子,自己还在做PPT。你再看他那个孩子说的话啊,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两方同学都需要去了解对方的面子,去猜测对方可能会说的话,他要谋划的对方会怎么说呢?今天的辩论也见证了他要思考。这里的孩子更高明的是自我先论辩,因为他是参加正式的比赛;那我们的孩子反正不是正式的比赛,但是他也学会了谋划。第二开阔了视野。日本的核废水是否应该排放,这种时事热点我们也辩论,所以他的眼界就开阔了。第三是修炼了心性。特别有价值,我想领着大家仔细看:以前我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总是火急火燎。但在辩论中,为了让别人更清楚自己的观点,我便得耐下性子,清晰的想说明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我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便心平气和。第二个孩子说,从前的我,面对别人的批评,总会在心中有些抗拒。但经过多次辩论中与反方的唇枪舌战,我学会了接受批评,并把自己的想法。也向对方表达出来。第三个孩子,锻炼了抗压能力。这是非常好的,我们不是追求人格的健全吗?提升了自信,侃侃而谈。解决了困惑,你知道我们辩什么吗?独生子女好还是二胎好?因为班里面会有家里生二胎学生抑郁的,非常抗拒。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就把这个辩题给大家辩论,辩好了,啥都变好了。有的心理疏导都由孩子自主的来完成。第四促进管理。跟像刚才类似的,没有人愿意当组长,班主任又去组织大家辩论,组长该不该轮流当?所以说我们就把管理中的难题都实际上就进入了论辩场。这是基于儿童哲学的新型学习空间,我把它定位为是儿童哲学。
第一,儿童哲学意味着儿童的哲学,承认并尊重儿童特有的世界观及存在方式。他有丰富的问题意识,对世界保持好奇,并愿意进行追问,从而具有一定的哲学气质。所以有一句话说,儿童就是天生的哲学家。他的问题是天生的,充满好奇是天生的。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儿童哲学意味着一种哲学,是探究学习法,使儿童的世界观及其存在方式自发拓展的必然途径。儿童的好奇、疑问、思考、对话是人类进行一切求知、探索、创造活动的源泉。他们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存在,恰恰相反,正是这些因素使学习成为可能。就因为他本身有这种好奇探寻的意识,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是不是让孩子发问的太少了。都是老师发问,然后来孩子来回答。实际上从这个角度来反思,我们是不是剥夺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探寻者。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这种方式,利用他的这种天性来组织我们的学习。第三个儿童哲学,也意味着哲学是对话教学法。是成人为了更好的促进儿童发展所采取的培养方法和相处之道。也就是通过像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进行平等而一些有建设性的交谈。对话的过程不是让儿童接受某个观点,而是以探寻和协商的方式,推进儿童自己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这句话我们再怎么理解都不为过,如果说这个观念非常强的话。成人和孩子各自发挥所长,对困惑的探究很容易成为一次真的强强联合事。这个名人的话讲的很宏大,也很耐人寻味,就是我们跟孩子完全是平等的。
总之,哲学式的探究学习法和对话教学法,它共同构成一种模式,在活泼的儿童和复杂的哲学之间架起桥梁,这是一种比较好的一条路子。所以对于论辩,我们有一句口号,只为求真,无问西东。我们是在探寻从最初判断到最佳判断。我们真正的在走这条道,希望孩子是从最初判断到最佳判断的。因为所有论辩的话题实际上没有标准答案,它是一个学生自主循环的未来学习空间。它有几个特质,一个是一个平等愉悦的对话场。对话就互相尊重,畅所欲言。第二是一个多维哲思场。我把它说成是思想发酵。如果说我们多人探讨之后,每个人的脑子里的想法都有变化了,起化学反应了,而不是物理反应,从这个大脑搬到那个大脑,那样我们的探讨才是有价值的。第三是一个团队探究场,像管理难题、成长烦恼、信仰的树立都可以放进去。第四是一个思想资源库。谁都可以寻求思想的支持,但谁又都是思想保护的建设者,对不对?我也贡献,你也贡献,大家都在建设这个宝库。第五是一个学生评价系统,这个是我们学校的建设的问题了。所以我们再来看论辩场的运行机制,一套话题是基础,那辩什么呀,生活中的困惑,我们都有一系列话题,几年级有什么?你看智商和情商哪个更重要?过程和结果哪个更更重要?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监督吗?等等。就是很常规的一些话题,当然也有一些经典的。还有我们读整本书,我们每一本书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哲思吧,快乐聊书吧,实际上就是由这本书引申出的一个话题,你这个话题呢,可以去跟同学随便的聊,也可以到论辩场去论,也可以跟家长聊,就是这样的一个设计。
整本书的论辩话题很多,要防止的零碎的话题,捡来就讨论,尤其是作为论辩话题的时候,一定要聚焦。我们的论辩是为了推进对整本书的意义的理解,所以它一定是聚焦主题的。为什么一定要聚焦主题?一个,它有助于精神成长。因为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就是一个精神的滋养场,它一定是来探讨社会人生这样重大的一个话题。那么我们的问题聚焦主题,他一定更能够触及灵魂。第二个,它有利于整体认知的能力。主题可以牵一发动全身,可以提供理解跟学习的路径,它的作用更大。第三个为经典名著的转化提供方向,因为他的揭示的话题跟人生、跟社会息息相关,那么把这个问题论透了,他就可以关照自我,引导学生将经典从庙堂引向了自我的生活。这就产生意义了。第二个,论辩场的运行机制教给策略是论辩产生意义的关键。拿出最诚的心态,虔诚,诚实,真诚,我想把这个诚字能找到的词,真的恨不得都搬上来,因为你进入论辩场。你是来寻求发现的,寻求对话的,又要学一点言语范式,比如说咬住接龙,因为我们是一个群体呀,那咬住接龙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的孩子一开始的时候,,一开始的时候我在那里听不到五分钟就开始吵架。说话毫无根据,只有气势逼人。他不会有根有据的说话,今天的孩子已经非常棒了,有根有据的说话。通过论辩场,实际上我们是在教孩子怎么说话,怎么倾听,怎么跟人讨论。你看这些言语范式,我同意谁的观点,我再补充一下;我再强调一下,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也是认为这样的。
展开对话的这种话语方式也是有讲究的,孩子需要这样的一个支架,然后他就会学着慢慢的做。然后更重要的是懂一些论辩的思维,比如说我们论辩前习惯叫哲思前。一对概念的分析跟定义。第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语境的分析,联想与创造性的思维。前期要准备的话题,我们会提早半个月准备,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很多的信息,比如说像今天的辩论,刘备是不是真英雄,先界定怎样才算真英雄,这个辩论就是比较自己的观点跟他人的观点的异同。这就更加高明了,我的赞成跟他的赞成是一样的吗?哪一点角度是不一样的?你想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锻炼出来的孩子,他以后他在工作学业当中怎么会输,对不对。真的难怪我们黄校长是津津乐道,这个辩论就是好。第四,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我们现在的年轻老师会发现我们的孩子跟我们一样。就是坚持自己,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会批评孩子你太自我了。因为他不会学会改变,所以我经常跟我孩子说,学会改变能够听见别人的东西。那关键怎么体现大智慧,把别人的观点纳到你自己的认识结构。努力生成新的问题,论辩后反思和自省。如果说没有反思,崔云果教授说,他就没有核心素养的生存。实际上,你必须反思,去看有没有感悟,整理和结构化思维,总结收获与感悟。那么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几种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就是不人云亦云的,要创造性思维、要独到。比如说这个孩子说什么叫青年?青年就是自主默写的时候不偷工减料嘛。很有创造性的,一说,我们就不会忘记掉。第三个,我们会忽略的关怀性思维。关怀性思维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样?那发现好朋友作弊该不该揭发,2个同学的观点,你仔细去看。我觉得这个作弊的人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可能冷冰冰的向老师举报,然后就什么也不管了,这样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朋友了。他很有关怀性思维的。我们为什么可以说论辩能培养人格的健全的,就体现在这些地方。第二个孩子说,我觉得不应该揭发,应该用更好的方式解决。我们先思考,朋友作弊是为了什么呀,这个孩子。你看看我们要先要思考他为什么会作弊无非就是想考好给老师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这种关怀性思维是很宝贵的,温暖的力量就这样培养起来。所以儿童哲学它强调的是多维度的思维。这种思维是寻求认知与情感、感知与概念、身体和心灵、规则和自由之间的平衡人格健全就是要平衡,所以说批判性、创造性、关怀性这三种思维都应该同时运用起来加入到我们的论辩当中。这样培养一个什么呢?负责任的思想者。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他是负责任的,各个维度都考虑一下。不然就独断专行。就这样来。第三个运行机制很重要呢。好的问题串是推进深度思维的根本。你真正的论辩?就是靠问题串来牵引的。今天我追寻思辨的力量关键的就在于这里。比如说像高尔基的《童年》中从小说阿廖沙到现实中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在成长道路上,苦难和温暖哪一个更重要?实际上它是我们教材里面经历与成长这个主题吧。那整个问题串就可以,什么是成长?人的成长需要些什么呢?有人说阿廖莎的童年是灰色的,你觉得有道理吗?他苦难很多,真的是灰色的。那么,在成长的道路上,对高尔基来说,苦难跟温暖哪一个更重要呢?实际上,高尔基也不缺温暖的,也不缺暖色的,各种颜色都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辩清楚了,就明白了,人的成长当中,各种色彩都是需要的,也许高尔基就是用一辈子的苦难在积累他创作出伟大作品的素材呢?不是吗?如果没有这些苦难,没有这么丰富的经历,他没有温暖,他老早趴下了,垮掉了。像今天的这个三国演义,刘备是不是真英雄也是问题串,隐含着那这堂课当中后来的曹操的论辩,老师引的很好,也是问题串。这样一个一个问下来,因为有同学不断的在说刘备。他的缺陷的时候,如果是正方说,就是英雄需不需要完美,事实上他如果说你承认英雄不一定完美,人可不可能全部完。一定是不完美的,那么好,但刘备他也有不完美的,那就好了,不影响他作为英雄的形象。论辩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论在先的。强调论点、论据,论证是要摆事实、讲道理,同探究的。辩论是对不同的观点展开,双方展开争论,辩论赛,那他是追求雄辩术。当然一定不择手段啊,但是有这种倾向,他会驳倒对方,以最终获胜为目的。所以他的价值。我认为审辩式思维、逻辑思维,它是冷思维,非常理性的。哲学思维它是暖思维,这是我瞎说的,但是我是这么理解的,他是暖思维。它是比较温暖的,因为它需要多个维度的思考。所以就论辩它实际上有3种。第一种,以赛促思。它的好处就是推动力非常的强。就像今天的辩论赛,完全把三国演义读熟练,校长说最多的一个孩子读了7遍三国演义,这绝对是自驱力领着他不断的不断的在汲取营养。所以他有非常强的推动力。作为考察学生思维,作为学校的一种活动推进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也会组织阶段性的辩论赛。第二种形式是以辩促思。我认为放在课堂里推进是最好。课堂上应该有这么5分钟、8分钟甚至两三分钟的论辩环节,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总之,儿童哲学融入教学的根本追求,我们总结为四条,一个就是激发儿童敏锐的问题意识。第二个培养儿童理性的探究态度。第三磨练儿童有效的思维方式,第四拓展儿童广阔的思想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