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天寺夜游》 备课稿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是谁?  

明确:——多才多艺的苏东坡(苏轼)。

多媒体展示苏东坡简介。

第二部分:疏通文意

(一)月夜之事

(板书课题、作者)

1、从标题中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呢?

明确:“记”点明是记述一件事;“承天寺”点明地点;“夜游”点明时间及主要事件。

2、自由诵读课文,了解那个月夜发生了什么事?

屏显: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 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事情的经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事情的结果:看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自然美景,悟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人生哲理。

明确:本文记叙与张怀民庭中夜游的事

3、除了记叙之外,还有哪些表达方式?在文中找出原句。

明确:

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月夜之景

1、欣赏月夜之景

屏显: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请同学们翻译写景句子。

屏显: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此句虽只有18字,无一是月,却处处写月。

作者把月比作水,把月夜下的竹柏飘动摇曳的景象写成了水中水草参差不齐纵横交错的景象,妙就妙在作者先出现喻体(虚有的景象),再出现本体(实有的景象),给读者造成了一个美丽的错觉。积水空明中水草摇曳,仔细一看却原来是朦胧的月色中松柏交错,疏影横斜,如此虚实相应的美妙错觉感更易让人陶醉其中,其手法可谓精妙绝伦。

(三)月夜之情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屏显:哪夜没有月亮?哪处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少了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之人罢了!

2、这里的“闲人”是什么样的人?你从“闲人”这两个字里品味出了苏轼的什么心情?

屏显: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有四年。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诽谤朝廷,八月,将他逮捕入狱。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于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苏轼之弟苏辙亦有《黄州快哉亭记》,谓张怀民虽屈居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低级事务官)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guà ài佛教语。谓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脱)于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还是面对逆境的“从容”,

是超然于劳累的身体生活的“悠闲”,是诗意面对逆境、率性面对生活的“真淳”,是清空了世俗名利的“宁静”与“空灵”,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这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屏显: 

赋闲之人——贬谪的悲凉;

悠闲之人——漫步的自在;

闲适之人——赏月的欣喜;

闲淡之人——人生的感慨。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屏显: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文,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和流放差不多。此时苏轼仕途坎坷,人生受阻,但他将个人遭遇化成文字,写出许多有名的文章,如:《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林语堂《苏东坡传》

  “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法国《世界报》对“影响世界十大名人”的评说。

苏轼美文: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就是苏轼,他留给我们不仅仅是诗文,更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4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6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8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90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32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9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一棵树66阅读 899评论 0 10
  • 【宋】苏轼 录: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小双写作坊阅读 340评论 0 1
  • 笔记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临渊问鱼阅读 1,298评论 0 5
  •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临渊问鱼阅读 793评论 0 1
  • (武汉市经典诵读案例评比获奖作品)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读通读顺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初步理解...
    彭丹0910阅读 3,134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