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
有一天北京大堵车,我去坐地铁,刚进站台就看见一个等车的姑娘不太对劲。我刚走近,她那双像紫薇一样的大眼睛,就直勾勾瞅着我。我刚想说:“你瞅啥,我又不是尔康。”她先开口了:“这地铁怎么还不来啊?”我指了指提示屏:“还有一分钟,快了。”这一接茬不要紧,她可算逮着人了:“都是那个XXX,非让我坐地铁,谁知道要等这么半天!那边会议都开始了,老板不得骂死我!”说话间地铁来了,紫薇姑娘一直念叨:“快停,快停”,上了车,站门口继续念叨:“快开,快开”。我以为她多远的道,结果,她只一站就下去了。老路是目瞪口呆,一站地啊,她要是早点查一查路,在路边扫个小蓝车什么的,不早就到了吗?
短短几分钟,让老路想起一个人,一本书。这个人叫做张德芬,这本书叫《遇见未知的自己》。在这本书里,张德芬说世界上只有三种事:老天爷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你看,这位紫薇姑娘,她一直在说,地铁快点来呀快点开呀,这是老天爷的事;同事让她坐地铁却没说等的时间长,这是别人的事;而她要是自己查查地图,扫个单车就搞定了,这,是她自己的事。
咱们提了好多次的神奇老头史蒂芬·柯维,把“老天爷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概括成了一个更精炼的模型,叫做:影响圈和关注圈。什么意思呢?你想象一下,一大一小两个同心圆,影响圈是里面的小圆,关注圈是外面的大圆。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里提出:我们自己能掌控的人和事,叫做“影响圈”;剩下的人和事,我们没办法改变,关注着就可以了,这是我们的“关注圈”。
尽人事,听天命
史蒂芬·柯维还认为:“积极主动的人,只专注于能够改变的‘影响圈’。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因此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举个例子,南非国父曼德拉,曾经被关在监狱长达27年的时间。在普通人的眼里,他什么也做不了,还分什么影响圈和关注圈呢?但曼德拉不这么想,他坚持跑步、做俯卧撑,开辟菜园,通过斗争帮助狱友改善条件,还自修了法律、外语和经济学,甚至成立了反种族歧视的地下组织,曼德拉的影响圈在不断扩大。他影响了多少人呢?如果你和老路差不多老,就一定听过Beyond的一首歌曲,叫做《光辉岁月》,就是专门,写给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曼德拉的。
古人把这个“影响圈和关注圈”的思想,叫做“尽人事,听天命”。道理很简单,具体怎么做呢?老路还是给你两个方法:
一句话理解“影响圈&关注圈”
管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别去操心老天爷的事。
用影响圈和关注圈这个药,治疗情绪的病,有两个方法:
第一,看清:语言,要是他;要是我。把“要是他怎么怎么样”,改成“要是我怎么怎么样”,你就自然地把注意力,从关注圈,挪回到了你能改变的影响圈。
第二,接纳:客人,来就来;随便坐。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就像接纳不喜欢的客人一样,他自己早晚会走。时刻关注你的影响圈,情绪走的时候,问题解决了吗?
情绪急救这一周的最后,老路还是想唠叨两句。我深刻地明白,在情绪这里,我们总是会有“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无力感。确实,即便是讲了这么多的看清和接纳,依然有一些情绪,我自己也没办法克服。不过,现在的我,看清楚了一件事:情绪管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什么意思呢?我们追求的,不是在某一个时间点,彻底没有负面情绪了,而是学会一生与这些负面情绪相处,一起成长。当有一天,负面情绪依然有,但却对我们造不成什么实质影响了,也许我们就真的克服了他们,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