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锅包肉,是在读大学期间。年轻的自己选择了遥远的东北,东北三省的东北方――佳木斯大学。
佳木斯大学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学校食堂和校外饭店当然以东北菜为主。本人的适应性很强,也接受了东北菜,比如猪肉炖粉条、溜肉段,酱大骨、锅包肉等。
这里单说下锅包肉:采用上好的瘦肉切薄片,然后裹上稠欠粉,上大火油锅中炸至金黄,然后捞起回锅,回锅时加少量糖酱,再加葱丝、香菜、蒜瓣做辅料。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就做成了。
由于肉的份量足,我上大学时点菜一般都点它。次数多了,和我同吃饭的人也知道了。刚读大学时一份锅包肉五元一份,离开大学时六元一份(当时物价本来就低,一份普通菜在食堂也就两三元)。
大学毕业后就到了深圳,吃饭都是就近原则,还真没遇到东北饭馆。
有次去北京出差,遇到大学的一个室友。为了照顾他的口味,我们找了一家东北菜饭馆吃饭,点菜时他问了句“要不点个锅包肉?”。哈哈,毕业这么多年了当时的印象还历历在目。
有次在外面出差,发现有家东北菜馆,本来想去点一个锅包肉,以灭馋虫。进去看了菜谱才发现,当初五元的东西翻了快十倍的价格了。想着这么贵的价格,自己还是吃碗面条得了。
成家后,周末常给家人做一些饭菜,其中肯定有锅包肉。一个是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做菜要领;一个是根据煎煮常识,最终还让我学成了锅包肉的做法,做出来的和记忆中的味道一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在饮食上也迫于有所注意。锅包肉,这种煎炸食品,而且完全肉制品自然被列入了黑名单。但是那份记忆还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