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作家蒲松龄将其一生潦倒原因归因于其父曾经做的一个梦

文:张再坤,原创作品,转载使用注明出处!

古代帝王出生时都伴有异象的发生,有些事确实发生了,但大多数是牵强附会之作。

无独有偶,古代文人也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蒙上一层神奇色彩,大诗人李白出生时,正值晚上,他的母亲梦见长庚入怀,于是父亲便为他取名“白”,字“太白”。因为,古时候又把金星称作太白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为长庚。

《聊斋志异》是一部志怪小说,其作者蒲松龄出生也有几分神奇。

话说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夜间,齐地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槃做了个奇怪的梦,看到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病病歪歪的和尚,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贴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槃从梦中惊醒,听到婴儿的哭声。原来,他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蒲槃惊讶地看到,新生儿胸前有块铜钱大的青痣,跟他梦中所见病和尚胸前的膏药大小、位置完全符合。

长庚入怀伴随李白出生,总带有一些朦胧的诗意,从李白给自己的女儿起名月光奴以及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来看,李白对于月亮、夜色、甚至对于长庚与启明是情有独钟的!

如果长庚入怀是李白为自己出生所做的附会,而如此的附会无疑是充满了浪漫、诗意的情怀。

而病和尚入室,是蒲松龄四十岁时对自己出生情境的描绘。

蒲松龄是如何解释“父亲梦病和尚入室而生”的呢?

他说:我如此不得志,如此困苦,很可能因为前世是苦行僧。

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里杜撰的宿命故事。

的确,蒲松龄一生充满坎坷!19岁应童子试,虽有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补了个博士弟子员,但只是名震一时。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一生为生活所迫,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纵观蒲松龄的一生所受之苦,可以说是三苦并存:

生活之贫苦;

科举失利之痛苦;

创作《聊斋志异》之艰苦。

是先有病和尚入梦而致使蒲松龄一生三苦并存,还是人过中年仍被三苦所困扰继而对人生一世发出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叹息?!

我们已无从得知!更不好妄下结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