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对于自己治不了的重症病人,会劝他们转院,这是尊重事实;心理咨询师对于不适合自己的来访者,会转介其他咨询师,这是尊重来访者的成长。
为什么我们就要一意孤行,认为没有自己教不好的学生?
从理论上讲,教师或者某学校放弃某个学生,其实不是真正的放弃,而是如同医院要求病患转院、咨询师把来访者转介同行一样,是尊重事实的做法(不负责任地开除学生例外)。毕竟每个教师的性格、价值观不一样,能力也有差别,何不让学生去找更适合自己的导师?
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可谓典型的“问题孩子”成功逆袭的案例。
杨过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后来成了孤儿,他的启蒙老师黄蓉对他有偏见,第二任老师赵志敬不但不关心他,甚至还欺负他……杨过最终被开除,遇到了第三任老师小龙女,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根据心理学家弗洛姆《爱的艺术》里所说,母爱的特点是包容、无私、无条件,如大地一般温厚、博大:“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无论你犯多大的错,闯多大的祸,我都依然爱你、接纳你。”——这就是无条件的爱,能给孩子安全感。
孙婆婆对杨过的爱,就充满了母性之爱的特点。孙婆婆要求小龙女照顾杨过,也使小龙女对杨过的爱有了无条件性。
父爱似乎不如母爱无私,却恰恰因为其有条件性,而让孩子在成长中更容易严格要求自己,能获得更多价值感。小龙女清冷的性格,导致她作为教师,对杨过要求十分严格,让杨过睡“千年寒玉床”,无论多么冷,也毫不迁就。
所以,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的和谐滋润。谁敢说,我们对某一个孩子的“放弃”不是一种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