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之前的一篇关于家族族谱的文章中我有提过,我家的祖辈住在山西阳泉南山上,后来才分散到赛鱼、大南沟、小南沟等地开枝散叶。
今天在与父亲的闲聊中我才知道,父亲的一位堂兄弟一直住在南山上,直到去年才搬到了阳泉市里。
我与这位长辈素未谋面,按理我该称他为“堂叔”。听说,这位堂叔在南山上住的这几十年里,自己种着几亩地,从来都是自给自足,怡然自得。
两年前,奶奶去世一周年的时候,父亲和叔叔扫完墓后,如约去山上这位堂叔家吃饭。父亲说,堂叔家自己种的小米做的粥,还有自己种的玉米磨成面粉后做的家乡饭“糊嘟”,都奇香无比,庄稼地里没有打过任何农药,纯粹天然,纯粹有机,在其他地方根本吃不到那样原汁原味的味道。
可惜的是,南山上要退耕还林,政府在市里建了几栋楼,把还住在山上的村民都安置进了城里。堂叔以后不能种庄稼了,我没有吃过的“原汁原味”再也吃不到了。
听父亲说,其实很多年轻人已经从山上搬了下来,只是个别的老人家还舍不得离开。这也难怪,老人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的改变,更要面对的是生活习惯的改变啊!
在山上住的时候,不但可以种田,还可以养猪羊、养鸡鸭,每天除了做农活,还有喂家禽家畜的任务。老人们这样干活儿干了大半辈子,让他们离开那里到城里去,他们每天要做什么呢?
这个改变,对老一辈来说,不仅巨大而且严峻。年轻人的适应能力很强,上了年纪后越来越难以适应,这是客观事实。
我不由得为他们担心。
其实,很多老人家都曾面临生活习惯改变的问题,比如退休前和退休后的巨大差异。一旦改变以前的生活状态,有些人由于难以适应,身体健康出了问题。
改变是必然的,重要的是需要给自己一段时间调整好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比较大的跌宕起伏。
希望我的堂叔,和与他有相似经历的老人们,都能顺利地度过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