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胃病的原因分析
“资深”是个好词儿,但不见得用在哪儿都合适,比如我下了好几次胃镜,吃了那么多胃药,说我是个资深的胃炎患者也是事实,可是我就不太喜欢。
辩证地看,我多少还会思考如何治疗、养护我的胃,也必须整明白为什么会得胃病,吃一堑长一智,吃了好几堑了,也多少有点儿教训吧?再不长点智,岂不是智障了?
自我总结了一下,也可能不具有典型性,但是友友是聪明人,肯定能从我的个性里看出共性,看出普遍的意义来,那就没有白费我的啰里啰唆的一大堆文字了。
一、直接伤胃的食物与饮品
1.酒
那些年,对北方地区、北方男人(当然也有女汉子)而言,酒就指白酒。
几次胃疼,都是喝酒之后。
举几个例子吧。
高考结束,第一次大醉,6个同学,7斤60°二锅头,醉了两天。
上班后住单身宿舍,四个人,五斤二锅头,又醉了一天,胃里吐干净了,最后是绿色的胆汁。
某年,连续十几天,每天两顿,最后胃疼的受不了,脑袋也麻木了。
某几年,每周至少三个晚上每顿7、8两酒,当然也是白酒啊!
不是喜欢喝,也不是酒精依赖,为了sy喝,为了gz喝,为了亲情喝。为了友情喝,为了面子喝,为了应景喝,有时候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喝,或者喝之前知道,醉了懵了就不知道了,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胃、自己的肝、自己的身体在承受!
什么样的胃能禁得住烈酒的如此刺激、如此烧灼、如此的折腾呢?
现在想起来都后怕,真的万分感谢我的胃、我的肝、我的身体,遭了那么多的罪,还比较健康!
2.辣椒
我喜欢吃辣椒,经常吃,而且是不一般的能吃。我吃辣椒的频率、量与辣的程度,较之“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川、渝、湘、鄂等省的人,毫不逊色(可以参看我前一段时间写的辣椒系列小文)。
初高中住校,食堂伙食很差(我这是对实际情况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宽容的词汇了)de,只好辣椒酱佐餐:小米饭、高粱米饭、包米馇子饭伴辣椒酱,为胃病埋下了隐患。
后来,经常吃爆炒尖椒,尖椒不硬不辣的不买,而且不用水焯,怕不辣,直接大火炒,又辣又香。
很多次,辣的胃里火烧火燎的。
当然还有蒜和葱,北方人,尤其东北人也喜欢吃葱蒜,生吃,不辣不吃,有时候晚上不出门了,晚饭自己一顿饭吃一头大蒜,也是辣的胃里翻腾,那是胃在抗议呢,可惜自己没搭理。
3.开水
有时候喝茶,水温太高了,有资料说,水温超过65°,对食道、胃有伤害,多数时候喝热茶,温度远远高于65°了。
4.过热的饭菜
东北人喜欢吃热乎的饭菜,但经常饭菜或者汤刚出锅就吃,温度太高了,有时候能感觉到滚烫的食物一路热刺刺的从食道到胃里,赶紧喝口凉水或者温水降温,这种情况食道与胃黏膜难免不损伤(这个时候才发现有些中国西部省区及南亚、西亚一些国家的手抓饭就有优势了,手抓着不烫手自然就不会烫着胃了)。
二、间接但是长期有副作用的因素
1.情绪
情绪对健康太重要了!
胃是情绪变化的晴雨表,非常敏感。
人到中年,多多少少有那么一段、几段时间情绪低落、不稳定,或者焦虑,直接就体现在胃上,中医所说的脾胃(不单单指具体的胃,是系统)是根本。
2.饮食习惯
从健康的角度,或者再直接点儿,对胃的健康角度来看,北方或者东北的饮食方式、习惯有不少是值得推敲和改变的。
为了下饭,强刺激味蕾、食欲的食物及调料、佐料太多,除去辣椒大葱大蒜,腌制类的酸菜咸菜酱菜过多,蔬菜水果比例太低(这些年好多了,以前真是自然条件所致)、吃太多的泡汤的饭等。
3.生活方式
年轻时候,吃饭没有节制,有时候吃得太饱,吃得太快,晚饭也吃得太晚,喜欢烧烤,喜欢太硬、不好消化的食物等。
年轻时也不懂饭后稍微活动的好处。
4.18岁之前都在东北,冬天太冷,是寒冷,多数人多多少少都有胃寒的毛病,我也有,只是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