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叫老男孩。电视剧剧情没有什么好去探讨的,只是剧中男主角的设定,让我有些触动。刘烨的角色是一名四十多岁的机长,没有存款,没有豪宅,有过一段短暂且不成功的婚姻,事业上停滞不前,有两个死铁,有一些不清不楚的桃边,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日子。编剧把他这个角色称之为老男孩。
如果不是老妈催婚不停在我耳边灌风说我已经三十岁了,我是打死不会认为自己已经三十岁的。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也说过,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孩子,不想对社会负责,只想过着自己的人生,不好不坏,无惊无险。所以这样的一个人物设定,对我来说是非常可怕的,等于在提醒我自己,看看那就是你十年后的样子。好吧,很有可能十年之后,我的状态还不如他。
我承认我陷入了焦虑当中。
我是一个很容易焦虑的人,恰好近期因为各种事项的烦扰,神经紧绷的我,如同高位蓄水的大坝,只差一丝裂缝,就要决堤千里。
正好最近又有这样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疯转,名字叫“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文中宣扬的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你稍稍有松懈,你就会被落下。就算你呆在原地,你缓慢成长,也是一种退步。
此文一出,轻轻松松10W+。
朋友圈批判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多是在责备文章渲染的一种非正常焦虑,责备文章过分放大一些个例,否定了很多人的人生追求。这种片面的的、过于追求物质和金钱成功,对于社会风气的塑造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很开心,这是社会多元声音的一次积极释放。
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似曾相识吧。在我们念书的时候,老师是不是经常会说这样的话呢?犹记得几年前有人po日本中小学的照片,说别人的小孩都赢在起跑线,而我们的小孩却在被宠溺。也是在宣扬一种狼性的、竞争性的文化,那时候的成功是一元的成功,评判的标准非常的清晰。
也就是近年来,我们开始出现了诗与远方的论调,出现了佛系青年的概念,有山中种菜的个例,小人物、小确幸不断的出现在各种自媒体中,成功也出现了更多元的注脚。
在上海做猎头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很郁闷,当时做快递行业的mapping,一个城市分拨中心的总监工资已经到20K以上了,而年龄往往和我相当,绝大部分还比我小。当时自己从原来的行业跳出来,基本工资降到了6k,又经历了一场不成功的恋情,心情可以说跌倒了谷底。环顾自己租赁的房子,还有朋友圈里衣着光鲜的朋友们,形成了非常扎心的对比。如果那时候我还有什么动力,那就是希望在短短两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追赶上别人在这个行业几年的沉淀。
对我来说这是非常痛苦的一段经历,我不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人,但是在那种环境里,在高手环伺的职场,你不敢松懈。你不想要狼性,你不想着成功学,真的都非常的难。
后来我没有能够坚持的下来,我喜欢诗与远方的闲淡,本性一朝一夕实在太难改变了。
但是这段经历确实刺激到我敏感的神经,我第一次开始好好的审视自己的人生,对以往抱持的清风徐来的生命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能说我完全拥抱了成功学,但是至少我开始明白人生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不能没有野心。
在过去中国人的词典里,野心是一个挺负面的词汇,人们不太喜欢激进的东西。
不过近年来,野心又变成了积极的词汇,时代在变,人们追求的东西也在变。人们更愿意相信,如果不能非常枝头变凤凰,再高贵的自尊都不值一文。哪怕现在卑微到尘土,但是只要是在为成功铺路,尊严、道德都是可以被原谅的。
我挺害怕这样的社会风气的,我做不到野心勃勃,也做不到不计后果,更不愿意红着脸和这个世界索要,我希望自己的努力的结果值得这份努力就够了,钱够花也就够了。
但是我也害怕,如果自己趁着年轻,却选择了随遇而安,也许我的未来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毕竟我没有可以设定1个亿小目标的父亲,也没有套个现就是十几亿的公司。凡人总要面对凡人的生活,那里有柴米油盐,那里有父母儿女,那里有人情世故,再怎么清高的人,总要弯下身子,去面对每一个朝阳落日,拾起柴火,架起炊烟。
这两年身边从一线城市回来的朋友越来越多了,问问为什么,都回答说不想在外面流浪了,回家挺好。一句累了,把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吞到了肚子里,一句想稳定了,把青春气盛都葬在了岁月里。他们身上没有出现奇迹,没有掌声和鲜花,但是他们不在失败者之列。因为他们积攒了足够的资历,可以在起点重新出发,他们只是把工作的那部分生命转成了家庭而已。
但是我不太一样,我内心的一把火才刚刚燃起,现在却还没有到熄灭的时候。
在我的眼里,我和那些95后没什么区别,这个世界依然充满了新奇,我也没有看够。
甚至,我做了一个超过自己能力的规划,我要摆脱的,是已经无法承载我“野心”的土壤。我欣喜我有机会了解到自己的真实意图,也不再囿于身份的认同,如同闷在土里的笋,一旦破土,便是势不可挡。但是目前只是一股臆想在抽芽,它所需要的肥料,远远超出了我的能力。
因为这份“野心”,于是我更加的焦虑。不成功便成仁,倒是成了自己无法挽回的投名状了。
奥巴马在竞选的时候有句口号:yes, we can。
这句话太过洗脑,以至于让人忘了自己的才能是否和野心相匹配,而不切实际的理想,往往把人推向深渊,这就是欲望的原罪。
一个许久不联系的朋友昨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定位在莫桑比克:昨夜闲潭梦落花。他老婆在下面留了一条回复:可怜春半不还家。
我挺羡慕他的,三十岁了,有了自己的家,有个老婆惦记着,即使走了再远,也能看看远方,那里是需要心心念念的家。而我,可能只能念念慈母手中线了。家庭对我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无价可买。
又想起了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那个租在阁楼里的不得志的小作家。人生不可评判的东西有太多,每个人的生活理念也是千差万别,追求的东西更是无法较横,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幸福的称,里面要装多少东西才能保证幸福的平衡,很难说,外人也无法进行评价。只是这杆秤,每个人自己都在小心翼翼的衡量着。你觉得的光鲜亮丽,在他眼里可能正如鲠在喉,莫衷一是。
生命是一场漫长而又复杂的仪式,三十岁只是这仪式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为眼前无法更改的现实焦虑,也不应该为过去犯下的失误纠结自责,而是应该好好想想这一生该是什么样的人生,然后才能找好下一个阶段的人生奋斗方向,其实生命本没有高低,也没有所谓的对错,尊重生命本身,虔诚的活着,就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