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我们要读有字之书,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生产力。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感受到了知识与科技给人们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物质的极大丰富。
我们要读无字之书。时至今日,越来越多人的眼光已经从一味地强调考上好的大学、学习管理知识,慢慢地多了对生活、对家庭的思考,开始注重个人的行为修养,学习为人处事之智慧。
可我们知识与道理知道得够多了,钱也够用了,为什么我们还老是感觉不幸福呢?因为老子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道不是永恒不变的,永恒之道在我们的内心。
而我们的内心由于之前的经历和创伤,缺什么想补什么。有人追求享乐,有人追求所谓的成功,有人想努力地融入某个群体。但是我们没有智慧去看清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
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不够稳定,知道了要努力要上进,知道了待人要友善,知道了不能随便对爱人和孩子发脾气,可我们就是做不到;
我们的内心不够松动,学习了越多的知识,我们的思维越和逻辑越加固化,我们对人对事的观点越加固着。我们总是自信地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难以撼动,出现了问题第一反应也是别人的错。尤其文化人,内心往往很难听进不同的声音,各自有各自的专有频道!
所以,我们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心灵之书。
我曾听一位老师说过,执着于知识和方法,而没有遵从自然规律,强大自己的内心,我们会永远停留在“术”,而离“道”越来越远。
就像一个人练武术,刀、剑、棍、棒、锤十八般武器样样都要学。可是如果没有内功,学得会很辛苦、漫长,拥有倚天屠龙刀也不一定能守住。
如果有内功,即使没有兵器,吹出去一个树叶,一张纸片,一根绳子,也会变成利器。日后想学什么招数,再学,也许会四两拨千金,非常容易,内功通过利器发挥得更好。这个内功为我们内心的“道”。
我们举个例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应试教育和社会环境,父母们着力给孩子协助,不断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道理。孩子3岁时,我们需要学习3岁的养育技巧,6岁需要学习6岁的教养方法,12岁青春期需要学习青春期的应对。
我们一颗恐惧、焦虑的心,总难安。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的条件反射就是去到处寻找相应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为简单粗暴,直接有效,短平快。
可是有没有发现,我们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按下葫芦起了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就像消防队一样到处扑火。如此,未免活得太累。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关于教育,门派林立,各执一词。有的专家说:教育需要赞赏。马上就有另一种:严师才能出高徒。有: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又有:过多的自由是溺爱了孩子。有: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又有:孩子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
到底谁对?谁错?
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易》和《道德经》,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是一直在变化的。我们经营事业、经营家庭,我们面对各种人事物,需要用心去察觉,去感受,用心去应对。切不可固着于自己的观点和准则。
就像面对孩子的教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在任何时候适应任何孩子。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所用的方法不一样。
我们的确需要学习方法和道理,但主要靠的不是头脑,不是知识和道理,是用心。需要父母有高度的觉察力,捕捉孩子当下的发生。用心感受孩子的感受,放下自己的解读,就会读懂孩子,当下采取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面对鲜活的生命,没有谁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唯一需要我们有一颗温暖、鲜活、开放的心,随时感知,时刻保持警惕与察觉去应对!
于是,把有字的,无字的,心灵的这三本书都真正读懂了,我们的人生自然游刃有余,无往而不利。
道可道,非常道。无论是经营事业还是经营家庭,出世或者入世,道只在我们心中。
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成长。请继续关注我正在连载的两个系列——《从知道到做到》与《亲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