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高考语文写作题目为:"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转眼间,阔别高考考场已4年,无意看到这个作文题目,心血来潮,啰嗦几句。
一、“三本大书”究竟是什么?
显然,这三本书不是传统意义的书籍,而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生大书”。有字之书,指的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书本知识,所谓“读万卷书”;无字之书,指的是我们在书本之外可以获得的社会经验和自然经历,正是“行万里路”;而心灵之书,则是我们内心的品格成长和道德教养,即“自我的心灵”。人生漫漫,我们只有读好这三本书,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三本大书”应该怎么读?
其实,正如这三本大书所蕴含的不同意义,我们“读”好这三本大书也有不同的方式。有字之书,可以“阅”;无字之书,可以“历”;而心灵之书,则需要“悟”。
关于有字之书的阅读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的普遍共识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社会上兴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阅读风潮。人们空前高涨的阅读热情,让濒临死亡的实体书店获得新生。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高中语文教材里就有一篇赫尔曼﹒黑塞推崇阅读经典的《获得教养的途径》。然而阅读一事,不仅是我们获得教养的途径,更是我们对话巨人思想、了解历史变革、感悟自然社会的途径。
当下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无论哪个方面都在讲究“快”,就连阅读也成了“浅尝辄止”的碎片化阅读。作家王蒙认为,“浏览不等于阅读,更不等于苦读、攻读、精读;信息不等于学问,更不等于见识、智慧与品质;被传播不等于真正接受与收获。”相比碎片化阅读而言,系统性阅读在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本领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不仅要阅读,更要精读。褪去浮华,戒掉浮躁,静静地读一本书,何尝不是人生之乐事呢?
关于无字之书的阅读
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渐渐地也体会到,“行万里路”其实也是读书的一种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世界那么大总要去看看。当我们用眼睛去看,用双脚去丈量,用心灵去验证,不禁发现这本无字之书,其实也是一本“实相之书”。
某种意义上,比较起有字之书,它对我们的生命之旅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诚然,时代变幻,科技进步,人类的思考随之不断深刻。我们开始思考宇宙的存在与意义,开始回顾历史的进程和演变,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字之书浩如烟海,无数先辈将毕生的见闻与思考,汇成书本,代代相传。但如果没有了“自然和社会”作为人类思考的对象,这所有的一切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细细思量,这本无字之书反倒成了所有书籍的源头,一切“书本知识”只不过是它的摹本或拷贝。所以在行路的过程中,我们切记做那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必须要进生活中去“酸甜苦辣”,到社会中去“摸爬滚打”,到自然界中去四方游历。终此一生,遇千万人,登十万山,追百个梦,爱一个ta。
关于心灵之书的阅读
阅读“自我的心灵”这本书之前,就要有忏悔意识和敬畏之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要“反求诸已”;用曾子的话说,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必须养成自省的习惯,并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每个人只有读懂自己,读好自己,才能让人生更加从容淡定,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当下,信仰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让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譬如近日武汉某大学女博士因晚到误机,竟撒泼掌掴机场工作人员,最终受到拘留10日以及被列入法航全球黑名单的处罚。我相信,这位女士既然身为女博士,那“书本知识”和“自然社会”这两本书一定读的特别好,可最重要的“自我的心灵”这本心灵之书,她不仅没有读好,更是将之弃如敝履。
“三本大书”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递进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有字之书读厚了,才有助于无字之书的丰满;而“有字无字书”正是心灵之书的基础。如果说“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是一个人的厚度,那么“心灵之书”便是人的高度。当我们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心灵的纯真无华,会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我震撼于人类群星璀璨的时刻,也欣喜于每一天你的小小改变和进步。
三、浅谈“三本大书”读后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正如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听雨的心境都不同,人在不同阶段也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
青少年时,一切从新,对世界的认识还一片空白。正因如此,我们要读好“书本知识”这本有字之书。不仅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是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们会从书中学到处世的基本方法,世界的运行秩序,宇宙的不变真理。人类群星的每一次璀璨,都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如何挖掘这份遗产,铁铲就在我们自己手里。而此时此刻,行万里路倒是不急。
一直到了壮年,则需要我们突破现实的桎梏与羁绊,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去未知的领域走走看看,这是一份豁达与洒脱。积累了半生学识,确实到了躬身验证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在听,一直在说,却没有真正放下姿态去做。对于很多事情,开始有了疑虑,低头赶路的脚步也随之缓了下来。别急,抬起头走出去,行万里而不惑,走半生则知天命。
步入老年,用一生的颠沛流离,懂得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道理。人生至此,也该对自己有个总结了。学识与经历自不用说,真正重要的,是获得了真正看懂自己内心的机会。回顾这一生,做了哪些正事,走了哪些弯路,是否有愧于人,是否施惠于人,一切都有了了然的答案。在反复地、不间断地阅读“自己的心灵”之后,无需后人盖棺定论,你自有一份从容和淡然。若能读懂自己的内心,下雨到天亮有什么关系,此生无憾。
读书,走路,做人,最重要的在于一个“正”字。愿你我,终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这个圆滑当道的时代,哪怕生如微尘,我们也棱角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