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在齐帆齐微课第二期二十八天写作营学习时,知道齐老师著有一本名为《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的书。听这书名,响亮又富有文艺气息,让人想一睹为快,就迫不及待地买来,打开扉页,惊喜地发现作者的亲笔签名,叹赏不已。
这本书装帧精美,封面饰以淡紫色的桐花,似乎让你嗅得到花朵散发着的淡淡的香味儿,和书里的文字相得益彰,温暖,清新。
最近将齐帆齐老师这本书《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全部读完,感触颇多。
恰如书的腰封所写的那样,“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愿给更多的人带来正能量。”
书中的第一辑“我的生活我的路”,主要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在《那些事儿》这篇文章里,作者回忆当年陪母亲卖豇豆,一场雨后,豇豆像扯挂面一样稠漫漫的,让母亲欢喜无比,想着一定能卖到不少钱。早上三点多母女俩起床摸黑赶路,天刚亮就到了集市,才发现豇豆价格已从几天前的一块钱一斤跌到三毛了,菜还没卖就先交给市场管理员三毛钱摊位费,一元钱买了四个包子当早点,母亲不舍得吃,都给了孩子。最后豇豆以每斤二毛五的价格廉价卖给了饭店,辛苦了一两天只赚了四五块钱。
读到这里,我不由地泪眼婆娑,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曾经也有过一段时间,母亲卖青菜,头天晚上把青菜从地里砍回来,洗净码好,直忙到夜深。第二天起早,到了集市上才看到到处都是卖青菜的摊子,菜供过于求,那时在乡下,自家不种菜拿钱买菜吃的人本就寥寥可数,所以直到中午也没卖出多少,罢集了只好挑回,路过公社食堂,母亲想起食堂师傅是熟人,还不如去问问,或许他们需要呢,等去了才知他们的菜早购齐了,不过看在熟人份上,他们勉强把菜留下了,只是价钱低的等于送了。卖菜得来的钱,捏在手心里,盘算着给孩子交学费没衣服,想买一毛钱一根的油条也掂量许久舍不得。那一点点钱,抵不上连日来种菜的辛苦,回家的路上母亲沉默不语,现在忆起依然心酸不已。后来母亲决然放下菜挑子,重拾课本走进课堂,一年时间考取了公家教师资格,获得去县城师范学习的机会,最终成了公办学校的老师。
跟着齐老师用文字记录过往,以示对过去不忘。像齐老师这样写文字的人都是有情怀的人,写文字的人也是随时能静下心来的人,大多数人就缺那个耐心。所有向上生长的盛景,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向下扎根。跟着作者追忆往日时光,你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想起往日生活的不易,想起母亲辛劳的一生,为改变命运,不懈奋斗倔强生活的精神。
回忆过去,不忘初心,“激励自己,驱使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过去不容易,也许今天依旧有点难,但请相信,明天终将美好。乐观坚强和不懈奋斗才是生活的解药,让我们迎着阳光,勇敢飞。
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齐帆齐第三期二十八天写作营(6)篇 1061字 累计75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