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值策略在以往,一直运行得很好。
在研究动态因子策略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小市值因子一路绝尘,把其他的因子都远远抛在了身后。
但在今年开始,小市值没有那么有效了。
有人觉得这只是一次轮回,因为这样的情况,历史上也不止出现了一次。
曾经我也是这样想的,自己进行了验证,还写了文章《小市值策略,也许,还能用……?》。
从胜率的角度来看,有较高的位置也有较低的位置,当前只是正好处于低谷期而已。
“等熬过这一段,也许还有机会。”
这是我之前的想法,可能也是不少人的想法。
但前两天,在看了《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尹中余:什么导致了股市“一九”分化》这篇文章之后,我发现之前的思考还不够深入。
这是发布在上海证券报的头版文章,原来的标题是《重组新政有望根治股市赌性生态》。
也许因为“根治”这样的字眼有点夸张,今天重新打开,发现标题换了一个。
这篇文章,我阅读了三次,也推荐给你看看。
什么是股市的赌性生态?
文章中没有说明,根据我的理解,可能是这样的: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借机炒作来割韭菜。
股票市场长期上涨的基础,是股市中公司的盈利。如果上市公司不务正业,哪里会有盈利呢?
而如果一个市场不是正和博弈的市场,不能带来长期的增值,那么和赌场又有什么差异呢?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市场中参与的人互摸口袋。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的根本原因,在于股票发行的核审制度。
由于审核严格,公司上市困难,市场中股票供应不足,市场就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结果就是,市场常常高估,甚至估值严重偏离合理水平,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就是其中的代表。
高估也就意味着上市就能够获得暴利,不管是优质资产还是劣质资产,都打破头都想要涌进来。
优质的资产等不及排队的过程,劣质的资产想要混入资本市场,借壳上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抬高了已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常常上市公司业绩变差了,股价反而上涨了。
因为已上市公司有售壳的欲望,未上市的公司有买壳的欲望。
这也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即使连续亏损,也能通过卖壳的方式,一次性获得几十亿的超额收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哪里还有心思来关心主营业务呢?
新股发行上市(IPO)其实就是增加股票供给的过程,但由于数量有限,排队时间长,依然没能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
对于改善股票的供需关系,注册制是一剂良药,但如果直接使用,也是一剂猛药。
实施注册制,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归零。
当市场每个壳价值还在十几二十亿的情况下,壳价值瞬间归零的直接结果就是恐慌性的抛售,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而当前重组新政对借壳上市的限制,其目的就是让壳资源本身的使用价值永久性贬值,让高估的股票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
这也是很多股票跌幅达到50%以上,仍然没有止跌反弹的原因。
重组新政强化对上市公司跨界重组、高溢价收购资产等行为的监管力度,其实也是在加速这一进程。
没有炒作的机会,那些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价格会迅速回归价值。
等到股价回归理性,注册制的推行自然就没有了阻碍。
股市不再是赌场,而变成真正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场所。
刘主席就曾经说过:
注册制必须搞
知道了这些,对我们投资,有什么知道意义呢?
我觉得首先要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壳价值跌干净了吗?
股价回归理性了吗?
如果还没有,市场很可能还会延续“一九”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