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的存货,手头还有几个,但我要先攒着。危急关头还指望它们救我于水火。日更的日子还很长,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其中有一篇还是日更20几天写的感想。我准备在日更50天的时候晾出来,是一种回顾,也算是一种纪念。
日更第1天的时候,感觉50天很遥远,可是这一天即将到来,100天似乎也并不遥远了。
只想不做,都是枉然。做了不坚持,徒留遗憾。
有一句话特别中听:
先完成,再完美。
怎么可能每一篇都写得尽如人意呢?文豪们的作品,都是逐字逐句改了又改,反反复复。何况我们?
不如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学生,一年级写的作文,感觉再好,也比不上五年级写的作文。
但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步一步走过来,成长的喜悦,清晰可见。
有犹豫,有彷徨,也有过各种各样的借口。但是前行的脚步,从来没有退缩过。
没有思路的时候,我会这样水更:随便先写下一句话,然后借题发挥,至于发挥到哪一步,我说了不算。因为思绪总是天马行空,扯到哪里算哪里。当我扯到最后的时候,我返回头看开始,如果能衔接,就给它衔接上,驴唇对马眼,五官整齐就行。
有时候扯着扯着,忽然就有了一点思路。比如昨天,遇见了我的一位老同学。她像往常一样,牢骚满腹。我其实很不爱听,但又不得不忍着。
所以我就把心里的想法写下来,这可能也是我对她的牢骚之言。写完之后,脑壳竟然有一点点开窍。既然爱发牢骚的她看起来就过得不怎么好,不如看看别人怎么把平凡日子过得又美又飒。
谁的日子过得又美又飒呢?同龄人好像不具有说服力,古代名人又有点偏离现实。再说,前几天我已经借用了刘禹锡的大名,就不故伎重施了。
然后我想起,日本96岁药剂师老奶奶的真实故事。又长寿,又乐观,还能在90多岁诊治病人。如果你活得还不如96岁的老奶奶健康,那一定是你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不是身体就是脑子。
身体的原因找医生,脑子的问题找自己。溯本追源,真相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人类最大的烦恼就是自寻烦恼。
于是,我就在这种思路中完成了日更。一般情况下,能写900字,我就发誓要凑够1000字,这是一种强迫症。
生活中的我也有一点点强迫症。每天晚上临睡前,家里的一切物件都必须整理干净。否则,就无法安心睡觉。
强迫症用到日更上,是不是很有趣?每天不完成一篇日更,一样无法安心睡觉。
先完成,再完美。这点至关重要。日更的意义在于坚持,没有坚持,你想再多也无济于事。
刻意练习
这里所说的刻意练习,就是为了克服不足,有意识地通过日更练习去提高自己书写文字的能力。
天才不是源于天赋,而是源于正确的练习。刻意练习,不会让你成为天才,但或许会让你成为高手。
其实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熟能生巧。
有一则趣闻,说的曾国藩读书。夜里曾国藩在背诵诗文,小偷本想等他入睡后再行窃。可是等了一宿,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说:“你这种笨脑袋,还读什么书?”
那些在某个领域能够成为令人瞩目的人,不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们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中,不断精进,不断突破,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越来越多的文字爱好者加入简书,驻扎简村,努力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二分田,这也是个潜心练习的过程。长久而专注的练习,会不断激发人的潜能。
简友在更文里分享她蒸包子的过程和喜悦。我也替她高兴。不过,毕竟是初次尝试,包子的形状可爱到笨拙。
外形不足,内在弥补。包子的鲜美味已经有了,那么,下一次在外形上化点心思,是不是就可以完美了?
发面、醒面、揉捏、上笼屉、火候、时间,每一个过程,都要准备妥当。但是,假如你一不小心提前掀开锅盖,就会功亏一篑。这是我之前的切身体会。
每一次的尝试都会产生微妙的感知,而每一个微妙的感知,都激发了某种潜能。
我喜欢吃饺子,大家都喜欢吃我做的饺子。我做的饺子之所以好吃,只是因为我经常做,反复做,越做越美味。
我是不是又开始东拉西扯了,好了,言归正传,让我们再回到日更,这才是今天的主题。
昨天下午日更的文章写了一半,忽然接到电话,心急火燎地出门了。几个小时后返回家里,再经过一番洗洗刷刷,日跟内容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
咋办呢?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磨磨叽叽,想不出个所以然,自然也写不出个所以然。而且,已经开始犯模糊。
于是我万般无奈地搬出救兵。我的日更存货。一直强调说要用于水火之中救急,却没想到会用在今日,用在脑袋卡壳的时候,用在犯迷糊的时候。
这让我意识到,储备的重要性。
储备能量
庄子《逍遥游》中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你要去郊野的话,准备三餐就足够了,返回时肚子还感觉饱饱的;如果你去百里之外,你就得连夜准备足够的干粮;如果你要去千里之外,三个月前你就得储集干粮了。
道理很浅显,你准备走多远呢?既然你想走得更远,那就早早开始储备吧。
储备是长期的事,同思想储备、情况储备一样,需要毅力,要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养成习惯。
乒乓球界有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对手知道;三天不练,全世界都知道。”
写文也是一样,在简书里,看到很多人在坚持日更,日更日更,就在于日日更新。更新的过程,就是储备能量与知识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写作需要天赋和灵感,但这完全不够,你要勤于练习,勤于读书,勤于思考。
畅销书《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查漏补缺,参考资料,每天日更2000字,这样坚持三年,最终完成了他的作品。
当你足够坚持,足够努力。就一定会收获到许许多多的惊喜。
你今天所写下的文字,可能会是你将来作品的一个素材。你今天日更的感悟,可能让你的认知又上升一个台阶。
自从日更开始,我发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转变。从懒散变得认真,从盲目变得专注。最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开始了自我疗愈。
因为在简书所遇所见,都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真诚美好的文字,温暖友爱的氛围,不时感染着我,而我也想让这种感觉传递出去。
心若向阳,万物生光。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里写到:“你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不如我们一起,静静期待这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