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开始还得从过年那会儿讲起,当时我正在老家那边,她人在成都,两人隔着八百多公里的距离,白天的时候各自安排,晚上会腾时间出来唠嗑,也就是在2月4号那天晚上,一条公众号链接甩过来,我被邀一起参加新曲线组织的《亲密关系》(第6版)共读活动。老实说以前没有参与过此类,更多是习惯了一个人读书思考,并且对于要每天输出读书笔记这件事情,一开始内心还是有过怀疑的(也担心过会坚持不下来)。不过想到是和她一起,那这件事便有了意义。6号回的成都,8号正式开启了为期21天的共读之旅,于是乎每天晚上12点之前的那半个小时里,便成了我一天最专注的时刻(踩点交作业的孩子~)。下面开始会聊到这期间我和她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以及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特别是对我们相处关系产生的影响。
在第一章《人际关系的构成》里,它的开篇和我们印象中的专业书籍不同,它是这样描绘的“假如黄金周这样度过,是不是很美妙?住在装饰精美的别墅里,院外是迤逦的田园风光……”,这么一段场景化的文字引导,第一时间把我带入了想象中,读书的趣味一下子就上来了。继而带着它提出的一些问题,认识到了亲密关系背后不断影响着我们体验的诸多因素。在此之前,关于这一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或者知乎,只是了解几个名词和一些说法与现象,在这本书的开头部分看到了更为完整的内容。特别是读到“性认同差异”部分,提到的工具性特质和表达性特质,这两组词的准确描述,也解决了我一直以来对于男女思维差异的认知与思考。从最初时候的刻板印象——“男人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到在自己身上同时观察到理性和感性状态的交替出现,甚至于受个体经历经验的影响,我们在某些女性身上能感受到其男性化特征明显这一现象,此时就会觉得以前的说法过于简单和武断,甚至于是所谓“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一类论断,很大程度上会让普通人眼里放大了两性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大家觉得很难真正理解彼此。所以对于这种差异的存在,更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书中提到的工具性和表达性,而不再是称为男性和女性差异。关于自尊的描述部分,让我真正读到了这个词背后他的成因,它的存在是为满足我们归属需要演化而来的一种机制,并且作为心理测量仪器,可以提醒个体警惕他人拒绝接纳自己。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关注低自尊人群的某些特殊反应,因为低自尊人群的防御性很容易把自己隔离起来,容易使得亲密关系变得更糟。当时在读到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我们两个人还一起讨论过各自的依恋类型及成因,我从一开始的恐惧型(这里的表现为初中有三年暗恋史,当时渴望靠近又怕被拒绝,同时对于表白我的女生表示出抗拒和冷漠),加上中间十多年个人诸多的经历和阅历影响下,出现在现任身边时,终于可以稳定呈现出安全型依恋状态,
第二章《研究方法》部分,当时算是所有章节里读的最粗略的,可能是对“研究”这一类字眼本能的会觉得复杂,不过即使是作为了解内容,它的存在也确实增加了这本书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书中提到鼓励每一位读者都能审慎地思考每一项优秀研究的复杂性。也让我对于这本书里出现的所有数据和结论,心里更加有底,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门科学它的诚意,今天即使是面对我们非专业读者,也能照顾到我们的阅读体验。还有一句话也特别喜欢,“人们喜欢轻松容易的答案,喜欢简单干脆的信息。”这句让我联想到自己之前就是很容易吸收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甚至于曾经一度被类似于抖音里的某些偏面说法给带偏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让我静下心来去做个人思考,而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灌输。
第三章是讲《吸引力》,这也是几乎所有男生女生一看标题就会很感兴趣的内容了吧,它会告诉我们吸引力背后的基本原理,也让我审视清楚了自己过往这些年,身边人来来去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眼缘”背后,以及那些在恋爱里说不清道不明的“有感觉”到底是什么。这一想节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词便是“奖赏”,无论是和那些认识十几年的老朋友之间,还是和她在这将近一年的亲密关系里,之所以能让我体验到放松与舒适,大概都离不开我们彼此带给对方的“奖赏”体验吧。其中P91的专栏3.3还谈及了搭讪里的开场白,也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还是不能盲目的套用所谓妙招。还有其中提到的“相异并不相吸”的说法,就真的是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就像我跟对象之间,本身就有着南北差异,乃至于在一些具体的生活习惯上也体现的比较明显,所以在此之前我始终觉得我们是互补大于相似。但是这一板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了,我所认为的“相异”背后恰恰是两人的相似性在起作用,当我想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就感觉和她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当然,我们本身并不否认个体差异的真实存在,也不会去要求对方做出向自己理想中的伴侣调整。这可能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在这段关系里坚持做对了的一个点,对于彼此不同的喜好,一直会保持着最大程度的接纳与支持,即使没有对方那么大的兴趣,但依然会抽时间出来共同去经历和体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在进入到她的小世界里后,让我有了更为丰富的身心体验(做手工/折纸/解谜/拼图等)
这里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对每一章节具体的收获做展开描述了,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是实打实的干货,比如第四章《社会认知》里的关于第一印象、归因、记忆、期望等小板块,会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知自己,很多时候一两句话的描述让我打通了过往发生的一些事情所带来的疑惑。第五章《沟通》也是我们所有人在亲密关系里最关注的,也是最容易存在问题的地方了,会讲到我们通常口中说到的微动作和微表情,也会详细分析导致沟通不良的几种障碍和应对方式。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关于自我表露这种方式,也算是我一直以来与人打交道中的优势,我最清楚它用在关系建立初期,对于彼此信任度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也算是其受益者了。第六章讲《相互依赖》,第七章讲《友谊》,第八章讲《爱情》,都逐一呈现出亲密关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会为我们心中深藏已久的某些疑惑画上一个句号。第九章《性爱》,也让我们不再回避它的敏感,而能正视彼此的欲望,因为只有在了解真相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感情为双方负责。尤其是关于性沟通这块儿,我是真切体验到它的重要性,在共读过程中就已经为我们的关系满意度加分了。到第十章的《压力与紧张》,第十一章的《冲突》,第十二章的《权力和暴力》,开始带领我们直面容易导致关系下滑的那些因素,比如很多时候很容易影响彼此信任的嫉妒改如何理解与应对,又在遭遇说话被识别和背叛时,你又该怎样正确应对与调整。甚至于是在冲突爆发的情形下,要学会做到在不同阶段地处理策略以及有勇气面对结果。权力对一段关系的影响,往往会导致不同走向,它本身的两面性一定是我们要意识到的,同时要学会运用权力来调整关系状态。
最后还想聊一聊关于第十三章《亲密关系的解体与消亡》,第十四章《亲密关系的维持和修复》部分,记得当时读到这两章内容,恰好两个人那天都休息,于是她躺在我怀里,我一字一句读出声来,在某些部分还会和她沟通讨论该做何种理解,同时会联系到自己接手指导过的一些相关案件,在从事恋爱婚姻咨询的过程中,亲眼看到过太多人因为感情的破裂而痛不欲生,甚至于郁郁寡欢而病倒的来访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过往的不甘心是一方面,更多的痛苦则来源于身边人的不理解。我们从小到大这一路的学习和成长里,从来没有被认真的教导过我们的感情要怎样开始和长期经营,绝大多数人一方面是受父母婚姻关系的影响,其次就是自我的摸索,这也导致了很多情感上的小白,往往是一片真心却始终很难换来想要的关系状态,他们曾压抑了太多的委屈、疑惑,痛苦与不安。而人们普遍对于亲密关系的需要程度,又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在增加,所以这一块儿知识的空白,是当前社会急需补充的,往大了说它会深刻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进度,往小了说每一个家庭的维持都需要被科学指引。
在目前我接触过的所有心理学书籍中,罗兰米勒大师所著的《亲密关系》,将会是我在今后生活里不断用于实践的秘籍;同时我也相信,每一个有幸接触到此书的读者,也会受到它的庇佑与祝福,最后愿我们所有人能在亲密关系里实现价值体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