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的暖阳铺洒在床上,还是团仔最会享受,躺在床角上舒展着,眯着眼睛舔毛,时而打滚,时而趴着,时而四爪朝天,不知道怎么好了。
小妞安静地做手工,我背靠着枕头翘着二郎腿写作。刚刚陪写完一篇作文气儿不顺,相看两厌,略略略~一会就又好得腻歪在一起了,这是她情绪管理的优势,如我一般的小心眼儿又不记仇的乐天派。
刷视频看到陈慧娴唱《夕阳之歌》引发的梅艳芳经典回顾。在我的高中生活里光顾着学习,影视娱乐是空白期。《千千阙歌》是大学毕业之后K歌时听过的歌里印象深刻的一曲。
熟悉的旋律,不同味道的歌词和演绎。梅艳芳一席白婚纱拖尾群告别舞台的转身,激起我内心翻滚着,为光阴消逝地感叹。二十多年一晃过去,什么千夕之争都烟消云散了。然而视频轰炸推送的各种旧事重提,不得不抽离。
奶奶做的多层牛肉饼味道一绝。给上课的孩子们送去都吃撑了。不忘在红绿灯等待时发现和记录下“凤凰”美照。
和公婆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十五年,为了这个家共同付出,互相受益,家和万事兴。身边很多诉苦的伙伴们提及公婆不免有一段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此消彼长,不堪回首的往事,情节故事如出一辙。我们也逃不过动荡期,磨合期,最终回归到平稳期,也有直接进入分裂期的。以幸运或者不幸来评判都显得偏颇,仅仅是一种状态,各取所需,有利有弊。
人总以为框住自己的条条框框来自于他人,实则是自己不能打破常规的自我限制。生完大宝我就抗拒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鸡毛蒜皮,恨不得全职带娃谁都别干涉。也吵过散过,针锋相对。然生活所迫,经历了的迎合和改变,妥协和适应,从认知到情绪,从观念到行动。
从个人英雄主义的角度看,我难免会夸大自己的力量如何如何力挽狂澜。然两好搁一好,人与人的恩怨情仇都是相互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切断和放下向前看。为什么又想拿出来讲这个话题,假定人总是向好的,是可以被影响的,是不断觉醒和成长的。那么不妨让陷入家庭情仇爱恨之中挣扎的人有迹可循。
独自沉浸在广场舞的练习中,小区里遛娃时也跳。音乐响起那一刻假想自己翩翩起舞,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陪小妞一起学习和阅读 ,繁杂琐碎的家务事有人承担了,空出来的时间都是属于孩子们的。
晚饭后推饭碗我就和队友去西湖道转悠,这次我俩各自骑自行车。如果没有老人买菜做饭,收拾碗筷,洗衣拖地,此时此刻我俩要在家务劳动干多干少之中,焦头烂额,怨声载道,互相纠缠。在自由的躯体和自在的灵魂之间我选择了身心的自由自在。
我感谢公婆勤劳能干,有朝一日他们老了生病住院之时,我没有理由不尽孝。带孩子们去哪玩都带着他们,吃穿用行全包,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不干涉他们的生活习惯。
弹性和松弛,减少计较,时刻关注自己,想清楚自己要什么。非既要又要的求而不得的郁郁寡欢。恩怨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矛盾也不是一触即发的,势必经历过长时间的发酵,蔓延,演绎。回看十几年前我写的《婆婆妈妈》,自我觉察,思考和认知的多角度。在恩怨和矛盾中顿悟,放下,宽恕,在一个时间点上任何的关系都转变成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势必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