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阴有小雨
昨夜住小镇老家,感觉特别寒冷。房间里开了暖气片,还行,一旦走出房门,像掉入冰窖子。老房子空间大,门窗多,风从缝隙里钻进来,进入人体,透心凉。
住老家是为了方便今天的采访任务。
采访地新钢村离我老家不远,开车过去仅10分钟。按照现在的行政划分,属于金家坝社区,但在1962年前,金家坝的大部分村庄包括新钢村都属于北厍乡,两地只隔一个元鹤荡。
9点钟准时到达新钢村村委会所在地。下车后,倪先生回去上班。
在肖书记办公室座谈了一会。果然,新钢村没有古迹可循,古庙古桥都没有,也没有古老的传说故事,近现代的名人也没有。
既然入选千村故事行列,只能想办法挖掘。新钢,与钢铁行业有关,1983年,这个村开办了“吴江第二轧钢厂”,带头人是当时的大队书记姚某某。轧钢厂的成立,带动周边村民办厂致富,最多时,大大小小的轧钢厂竟有100多家,为繁荣当地经济作出巨大贡献。
听78岁的姚书记侃侃而谈。
10点半,离开村委会,由村干部小金带我去村里转转。
先到袁家浜自然村。苏州高铁南站的启动,这个村全部动迁,仅留下空荡荡没有门窗的两幢楼房和一座小庙。
想去南站看看,于是走上了荒芜的田埂小道。
原来,袁家浜与杨文头相连,元鹤荡对面就是北厍小镇。沪苏湖高铁穿过元鹤荡,如长虹卧波。5分钟内,有3列车驶过,频率不低。
继续往前走,高铁南站矗立眼前。苏州高铁南站是国内少见的六边形,眼前所见是南站的西北角,部分建筑物还在建设中,而我和倪先生常去的是高铁站南方正门处。角度不同,周边环境也不同。
离开袁家浜这个即将消失的村庄,我们沿莘七线往西,光明加油站转弯,沿金厍公路穿过吴江大道往北行驶。
羊笔港也是新钢村的一个自然村。
埭上,原先叫姚家埭。姚书记的老家。
埭上村与马路对面的贺家浜都属于新钢村。
埭上村有个涵洞,穿过吴江大道。傍字村村民出行,最便捷的通道就是穿越涵洞。
从涵洞穿过吴江大道,又回到莘七线。这次我们去杨文头村,抄近路到高铁南站。
杨文头村离高铁南站近,真正的脚边路,一脚油门就到了。
谢绝去村里午餐,让小金直接送我回家。
到家,下面条。吃完上楼,翻阅《金家坝镇志》,找不到我要的资料。
两点多钟,夫妻俩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