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里三个村子相邻,一起组成了一个大队村委,小学就在三个村子交界的中间位置,倒是对每个村子的孩子都方便。从我家到学校走路十多分钟
一圈两米高的灰色围墙,是用土砖砌成的。围墙里就是我的小学。
学校里只有五间教室,一间老师办公室,一间校长办公室兼仓库。一个老校长,几个老师。
校园里有几棵老柏树,几棵白杨树,还有一个高高挂在树枝上的铃铛,那是叫我们上课下课的铃铛,由老校长负责。
教室前面一大片空地,那是我们下课后撒欢的地方,也是我们上体育课的场地。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个年级一间教室,在没开学时,教室里都是空的,没有讲桌,没有黑板,也没有孩子要用的桌椅。教室只是一间间的空房子。
上学了才知道,老师的讲桌是张小小的桌子,在校长办公室里,和黑板堆放在一起。早上上课前拿到教室里,下午放学后再放回校长办公室。每天学生们轮流值日,帮老师搬桌子,抬黑板。
孩子们上课坐的小凳子要自己从家里带,桌子则是个泥巴台子,是要孩子们自己砌的。
孩子们开学前早早就被通知每人要准备几块砖,开学前一周带来学校,在教室外面活些稀泥,把几块砖砌到一起,抹平晾干后就是张书桌了。被分为同桌的两个同学一起合作,砌成一个台子,两人共用。
那时我们还觉得挺好玩的,认为我们合作完成了一项很大的工程。这个台子是我们的课桌,要用一年呢。
两个同桌关系好时就共用的挺开心,平常谁多占点谁少占点台面也没在意。爱臭美的女生还会从外面采回一种米黄色的香花,揉出汁来,涂在台子一圈,好几天闻起来都是香香的。两个同桌有事没事的就趴在台子边深吸几下,开心的很,还能治上课打瞌睡呢。
同桌一旦闹点意见,台子就划上了三八线,谁的胳膊肘伸出了线就会被推回去。有的还会为此打打闹闹的,因为一个台子本就不大,小孩子又爱动,免不了不是这个过线了就是那个过线。
对孩子们的小打小闹,老师们也不怎么管,看闹的厉害了,就把打闹的孩子都叫到教室外面,罚站。站够了,互相道歉了才能回教室。
学校的老师也是每人身兼数职。现在常听人打趣说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而我的数学,确实是体育老师教的。
我们那里的一个老师既要教数学,还要教体育或音乐,一个老师既要教语文,还要教美术或品德。不是因为他们多才多艺,而是因为没有多的老师。
那时的教材只有一本课本,没有配练习册,老师上课的板书是要一笔笔写在黑板上的。孩子的课后作业也是老师自己出题,老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写到自己本子上,放学后拿回家做。
一个老师教几门课,还有的要担几个年级的。备课特别辛苦,批改孩子们的作业更辛苦,因为孩子的作业题都是手抄的,很多孩子的字又写的歪七八杂的,找到题目和答案在哪都不容易,很费时间。
我们的老师都是农村的,属于民办教师,没有公办教师的正式编制,工资很低,家里都是有农田的。除了教学,还要做家里田里的农活,所以熬夜备课和批改作业是常事。辛苦的很。
那时我写作文特喜欢赞美老师,觉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就是给老师们的专用诗句,也是我那时对老师们真实的情感。
学校简陋,学习条件艰苦,但那时很多时候是很开心的,每天放学带着我的狗旺旺,还有其他小伙伴一起,背着小书包,迎着夕阳回家时,看漫天粉红色、紫色的霞光在远方铺展开来,觉得天空真美,都忍不住哼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