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个节气的名称。这个节气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为什么三伏天最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2017年的三伏天是哪个时间段?
三伏天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通常,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20天,末伏为10天左右。按照三伏天的计算方法,2017年的三伏天分别是:
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
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
为什么冬病夏治,在三伏?
三伏烈日高温、暴雨湿气,常常会让人感觉潮湿闷热,若离开了冷饮、风扇、空调,是相当难过的。三伏天注定热,夏天就是要热着过,如果太过贪凉,会让阳气受损;过多沾惹雨水湿气,就会水湿困脾,导致身体不适。所以说三伏也是身体最容易生病的时节。
因三伏天气炎热高温,其实这个时候也是我们阳气最足的时候,如果趁阳气最足的时段养生保健,可以把我们积攒的寒气逐渐排出,到了冬天就免受手脚冰冷之苦了。
所谓冬病夏治,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冬季所受的寒、湿,由于冬季的阳气不足、不利排出,寒气、湿气便会沉积 ;
夏季阳气升发,皮肤腠理开泄,心火正盛,湿气、寒气躲在后背、膀胱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若错过这个季节,真的再等一年!
三伏天如何养生?
接下来,我们谈谈,三伏天如何养生?
首先,三伏天养生,需要遵循的12字方针是:防寒防湿,祛寒祛湿,预防中暑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1、作息
早睡早起(老生常谈),最好的休息时间是晚22:00~早5:00,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比如工作,家庭原因),在上面的时间段内,左右浮动1小时,也就是最晚不要超过23:00休息,早上6:00起床。
为什么呢?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2、运动
夏季锻炼容易出汗,而三伏天的天气过于毒辣,人们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如瑜伽,慢跑或快走等,增加汗液的主动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排出体表,增强体质,达到去寒的目的。
在这里多说两句,我比较提倡练习瑜伽,瑜伽的运动强度不大,练习场所在室内,它的功效不仅是锻炼身体,还可以调整我们的呼吸,及帮助我们调整心理状态,我每天早上都会练习30分钟,练习完后感觉神清气爽,身体很轻松。
3、饮食
少食生冷食物(防寒防湿),以清淡素食为主(防燥宜消化),多喝姜枣茶(祛寒),可以多喝红豆薏米粥(祛湿)
4、生活习惯
喝热水(如果实在喝不了,就用凉白开代替),洗热水澡。
降暑最有效的方法是散热,而大量的流汗会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自然就会感觉凉爽很多。喝冰水,洗冷水澡,只是当时感觉凉爽,可那一阵过后,反而会更热,同时还导致寒气和湿气在体内滞留,导致疾病或者冬天难过。
所以学会忍耐,同时控制自己的感官,了解节气的特征,通过顺应节气的特征来调整自己的身体,才是明智之举。
5、艾灸
艾灸的原理,我不是很清楚。
我本身是寒湿体质,去年三伏天,尝试了一下艾灸,发现它确实能帮助身体祛寒祛湿,去年冬天很明显感觉手脚没以前凉了,身体也不那么怕冷了。
所以,我建议尤其是女性朋友,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帮助祛寒祛湿。
6、心理调节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不无道理。只要心不燥,平和,安宁,自然也不会感觉那么热。建议大家可以每天做30分钟的冥想或者静坐,对防暑防燥有很大益处。推荐大家听听瑜伽冥想音乐,比较权威的有蕙兰瑜伽冥想音乐。
结尾
如果希望“冬病夏治”,以上方法对你肯定有用,关键在于实践和坚持实践。其实这也是一个训练我们自制力的过程,延迟满足,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感官,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相信这个三伏后,你会收获满满!
#815-叶婷-恩煦#橙子学院码字岛第12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