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备某一节课时,我会设法多渠道采集信息,坐拥大量资料后,综合,整合,融合,将其消化为己有,尽量能达到轻松谈吐,信手拈来的自如状态。这样备课后,你会有一种富足感,信心倍增,你会步履从容地进入课堂。于是,你的课堂就大气恢弘,左右逢源了。
很多教师平时上课不够注重科学设计,因此课堂低效,拖堂也成了常态。我们常常观摩到这样的现状:一篇文章语言训练点多如牛毛,教师敬奉“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每遇到一个训练点就紧抓不放,也不管是不是本学段的要求,不管曾经是否训练过。我们还常常听闻这样的埋怨——一篇课文四五个课时还未能上完。
原因何在?就是课堂没有经过设计。我的高效课堂奉行余文森教授的“先学后教”理念中的“三不教”:孩子懂的不教;孩子能自学后懂的不教,教了孩子也不会的不教。
思考:在备课环节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知识和资料,但不是所有的资料都杂糅合一,而是应该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和选取,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