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星期三下午,我们聚在光大银行五一路支行。正如《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后记(P190)所说,以书为缘,因缘聚会。我希望,藉由这本书,更多的人可以,依稀间遥望到梦寐以求的美丽新世界,并且知道,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这次接着读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沟通的目的是“连接”,是通过“沟”达到“通”。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把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称为“异化(了目的)的沟通方式”。正是这些沟通方式蒙蔽了爱。
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
一、道德评判
二、进行比较
三、回避责任
四、强人所难
书友张老师说过,到了这个年龄,有了一些阅历,也有了时间和心境,可以从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跳出来,静下来,享受读书时光。
可能吧~
从“非暴力沟通”的应用范围来看,这种沟通方式(不仅是沟通方式),适合任何人,适合任何场合,适合任何关系(包括与自己的关系)。
我是真爱这本书。
我愿意和更多的人,分享这本书。
读书会现场,发生了一件事。
多宝妈妈读到22页,“回避责任”的最后一句,她朗朗的读出“一旦意识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她读完后,过了几秒,我请她重读最后一句,她依然是“一旦意识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我看着书读道,“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她仔细品读了这句话,她确实是认为,如果意识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会成为危险人物。尤其是刚开始学习“非暴力沟通”时,开始学着尊重自身的感受和需要,发现自己在环境中很另类,有些“与众不同”,有时会遭“非议”,所以成了“危险人物”。
正如书上23页“强人所难”最后一句,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这里有一个问题,做自己的主人,与做某一个角色,是互相矛盾的么?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如果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境界,也许二元对立和矛盾,都不复存在。
读到“不得不”,读到那位不得不做饭的母亲,读到那位不得不评级的老师,几个书友都有同感,认为生活中,的确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
“桂花香”说,她愿意照顾老公和儿子。可是,一位亲戚的儿子读大学的几年,每周都来他们家做客,她确实是不得不接待并照顾他。
我们可以以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比如那位认为自己不得不评级的老师,在马老师建议下,脱口而出“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
确实,一个人,做或者不做一件事情,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某个需要。
也许,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那个需要是什么。
不急,慢慢来~
看见自己的需要,看见他人的需要。
正如资深书友“自然蓝”的座右铭,“慢慢来”。读书会结束后,她悄悄告诉我,她暑假期间组织了她家一家三人的读书会。从《当下的力量》开始。
“桂花香”还说,她有一些后悔,认为自己照顾儿子太多,导致了自己儿子不够自立和独立。
“幸福的微笑”则认为那样的照顾很好,她很羡慕。而她自己的儿子特别独立,她有些担心。
这里,我们几位女士分析、建议等招数,都来了。郭老师默默地看手机,我问他的时候,他说,他遇到不爱听的话,会自动屏蔽,沉在自己的世界里。
读到“应当”这个词,“燕尾服”说,她在生活中,对老公对儿子都是这样说话的。
是呢,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是在无意识地使用语言。正是异化的沟通方式,蒙蔽了对人对己的爱意。
“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非暴力沟通”的基本假设是“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性善论)。
你愿意试一试以“性善论”为基本假设,有意识地使用语言,与自己,与他人沟通吗?
9月27日(星期三)下午14:40~16:50
光大银行五一路支行
我和《非暴力沟通》在这里等你!
这轮读书会全公益,光大银行五一路支行免费提供安静舒适的会议室,我免费带领陪伴大家。
欢迎你的光临!也欢迎你带朋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