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农”工作在时代的浪潮中稳健前行,以政策为笔、以实践为墨,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这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意义非凡,责任重大。
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中央一号文件,再到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部署,为“三农”工作指明方向。“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被摆在突出位置,这是基于我国粮食产量虽迈上新台阶,但粮食安全这根弦仍需时刻紧绷的深刻认识。在耕地保护上,严格占补平衡管理,整治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为粮食生产筑牢根基;科技赋能方面,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让粮食生产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政策支持上,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激发主产区抓粮积极性,构建起粮食安全的坚固防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底线任务。在这关键一年,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统筹建立相关机制与制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帮扶成果得以稳固;从产业、就业等多方面发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脱贫基础更加坚实、更可持续。
乡村振兴建设多点开花。在硬件设施上,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等,让乡村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在软环境营造上,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传承乡村文化遗产,为乡村发展注入精神动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不断强化,为各项政策落实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推进。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给农民吃下“定心丸”,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投融资机制等,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2025年的“三农”工作,展现出稳扎稳打的战略定力与积极进取的改革精神 。在政策引领与各方努力下,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一幅宜居宜业和美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着坚实的基础支撑,也让人们对乡村的未来充满期待。
中共集安市委组织部 (贾文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