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首诗,让你读完以后跟自己看了《无间道》一样,分不清好坏。《诗经》里就有这样一首描述卿大夫下朝以后的诗,叫《召南·羔羊》。对这首诗的理解,就跟人们第一次看《扫黑风暴》里的贺芸出场一样,是白还是黑,傻傻分不清。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
一、《召南·羔羊》解析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tuó);退食(sì)自公,委蛇(wěi yí)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yù);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4句,每章的前2句是穿衣,每章的后2句是吃饭。穿衣穿什么,吃饭吃什么呢?
先看关键字,“羔羊“之皮,也就是小羊,用到了小羊的皮、革还有缝。革,《尔雅》说“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革是脱了毛精加工过的皮;缝,读作二声便是动词,用针线连缀、补合,读四声便是名词,指缝合的地方;从“羔羊之皮”—“羔羊之革”-“羔羊之缝”,可见使用材料不同,但是材料之贵重也可见一斑,因为还需要物尽其用,一张皮不够,需要缝补。
那么用什么来缝补呢?用的是“素丝”,白色的丝线;古时计算丝缕的单位,五丝为一紽(念作驼),五紽为廿五丝;四紽为一緎(念作域),五緎为一百丝;四緎为一总(念作棕),五总为四百丝。所以你看到缝补羊皮用到的白色丝线量也很多,说明这衣服做工极考究,配得上卿大夫的身份。另外后人还把“素丝”两个字,根据其本身“白”与“柔”之特性,引申为高洁、美好的品德。
古人认为人的行为不偏不倚、举止不过无不及,就是做人的大德。而羊尤其是羔羊的皮毛,除了其柔软顺滑能作为衣物御寒之外,还因其洁白纯一的皮毛颜色,这一点在古人的眼里也就具有了更大的象征意义,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再来看吃饭。“退食”两个字,字面意思就散朝可然后去吃东西。“自公”,自,是从的意思;公,是公家,办理公务的地方;“退食自公”是办完公从公家离开后去吃饭呢,还是办完公吃完公家的饭之后离开呢?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再来看最具争议的“委蛇委蛇”,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理解成“逶迤”,是从容自得的样子;那既然悠然自得了,肯定不是散朝赶回家吃饭,而是吃完公饭后踱着四方步悠然自得的回家的样子。《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写“公膳日双鸡”,看来伙食是非常好的,难怪用完公膳,走出来的时候“委蛇委蛇”的,想快走几步怕是要受饱食之肉身的拖累吧,而且也不利于消化,还是从容不迫地慢慢走吧,反正公务也已经办完了。
由此可见,这首诗三句话就描述了一个事件:公侯穿着羊皮做得上好的朝服,上完朝办完公吃完饭,优哉游哉的回家去了。
二、《召南·羔羊》里的人到底是黑是白?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自古以来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是赞美这些公族和卿大夫,君子德行高洁、德位相配;另外一种是完全不同的说法,说这首诗是“讽刺”,讽刺的是这些公族和卿大夫,奢侈浪费,娇纵淫逸,实在是社会的寄生虫一样。
那么,你认为哪种说法更靠谱一些呢?诗经女孩认为这个人是“黑”的,也就是这是一首“讽刺”诗,原因有三:
1、风诗都来自于民间老百姓,那个时期官员深得民心吗?有必要浓墨重彩去歌颂吗?
都知道《国风》中的诗歌都是采风官从民间采集而来,而诗经中有不少通过“羔羊”“羔裘”来刻画官员形象的诗,如《召南·羔羊》、《郑风·羔裘》、《唐风·羔裘》、《桧风·羔裘》等,那时候这些官员是多么深得民心,值得民众从他们的衣着形象来夸赞呢?
这首《召南·羔羊》写的是官员下朝的一个片段。而《郑风·羔裘》也是写一个官员的穿着及衣品。一般我们认为《诗经》中凡提及“彼其之子”的诗,都是讽刺诗。为什么?
作者描写羔羊皮也好,素丝也好,羊皮袍子的皮毛质地和袍子上的豹皮装饰也好,目的是说明衣服只是为了衬托出穿衣人的身份地位。但是,读诗的人如果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就会看出其中的不协调感。官员们都穿着如此华丽的衣服,官场的风气可见一斑。作者越极尽夸饰赞美,越能引起读者的疑问,使人追寻诗句背后的言外之意,这样一来,讽刺的意义便彰显出来了。
2、从当时社会百姓的衣食住行来看,官员穿着如此华丽就不正常
从文献记载上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这里说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公家日常吃的,那就是一对鸡。结合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有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年能吃上一次肉就不错了。诗经《七月》里也描述了“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老百姓每个月都干活,把收成都交给统治者。农奴们不够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来养活自己。
而诗经《七月》里也描述了百姓的生活,“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再对比看官员们穿的衣服,羊皮一整张缝制起来,还用的素丝,那是上等的丝绸,可以说对比很明显了。
3、《召南·羔羊》讽刺官员什么?官员们该如何做呢?
穷苦百姓们看到官员经常从衙门里出来,从3个角度可以看出他们与百姓的不同:他们穿着缝制精美的羊皮羔裘;他们在衙门里吃得酒足饭饱;他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悠闲得意。
在百姓眼中看来,这些官员大腹便便,吃好的穿好的,却一天不干正事,压榨盘剥百姓,实在是十足的饭桶。结合近日热播剧《反黑风暴》来说,百姓对于官员的期望,那真的是孔子的那句话,“政者,正也。”作为官员来说,从政就要“正”,不仅要正己,还要正人、正风。做人为官要办事公道、清醒为官,清廉自守,慎独自制。
因此,诗经女孩说,这首诗表面上写的,与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召南·羔羊》也告诉人们,廉洁既是做官之本,也是做人之本。做官不可忘本,更不能心中没有百姓。官员的德行,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着整个集体以及国家的素养,人们期望看到一个个廉洁奉公的官员,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