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老家的田间放牛,我常常凝望远方白雪皑皑的大山。心中油然而生屡屡神秘莫测的遐想:为什么近在咫尺,她却有别于身边几近荒芜的土黄大山?她巍峨的躯体上藏青与雪白相间的褶皱里是否藏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山顶从不消融的积雪莫不是神女升天时馈赠人间的面纱?……一串串疑问与憧憬一直深藏于心底难以消弭。
现在我终于明白:我所看到的雪山叫牛头屲山,虽极尽巍峨,但她只是祁连雪山的边缘一隅。在这绵延的雪域群峰之中,有着数不清的傲秀神峰,每一座都会让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马牙雪山名列神峰之首,是藏族人民心中的至圣之地。主峰白疙瘩藏语称伦布什则,意为最高的须弥山,海拔4447米。攀越路途充满挑战:天梯、雪地、荆棘、湿地、绝壁、碎石坡,还有多变的气候无不让人心存余悸。她是各地登山爱好者心中的“黄埔军校”。意为能够登顶者,必是其中的佼佼者。
每当乘车途经乌鞘岭,我都会透过车窗,遥望那壁立千仞的马牙雪山。晴天,她犹如身披蝉翼的妙龄仙子,在湛蓝的天空下广袖长舒,凝眸不语;阴天,则像身着铠甲的祥龙瑞兽,凌驰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吞云吐雾,拔地通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夕阳西下时的马牙美景:万道霞光撩起乌黑的云层,黛黑的马牙山顶金光灿灿,恍若众仙齐聚。让人每每产生一种欲近瞻仰的冲动。
临行的前一天,白杨树告诉我:有人联络要登临马牙雪山主峰,问我是否参加?我有过一次登临雷公山的经历,也听说过马牙雪山的险绝惊怵,深知其中的艰辛苦痛,自然不敢冒然允诺。直到得知地球村庄也要参加,才坚定了我实现夙愿的决心。
地球村庄是我师范的校友。他有多次登顶马牙的经历。晚饭后,找他取经。一番谈话后,我才知道,登临的艰辛远超我的想象。
是夜3点出发,凌晨5点半到达马牙雪山脚下。这次组队共有12人,其中大多经验丰富。而我仅仅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月亮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热情干练。要求大家认真检查装备,包括鞋带是否系好,都细数安顿。难怪驴友们都叫她月亮大姐。
地球村庄是登山的领队,交代完行程安排,就带头打了手灯挥步云梯。早就听说“马牙天梯二千三,直插云端道万难。”可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回来时再睹其真容吧。大约1小时,登完天梯,又走了一段较为平坦的山路,天已大亮。在一块山顶的阔地上,地球村庄建议休整,二来等等后面的驴友。放眼四周,巍峨的群山风姿尽显:有的狰狞如怪兽,有的高跷像驼峰,奇峰罗列,怪石嶙峋。但无论哪座都宏伟磅礴,与众不同。不远处一座雄起的山峰气势不凡,赤黄的崖面如刀削斧劈一般,问及地球村庄是不是马牙主峰,他笑曰:“那若是主峰,就不必三点钟出发了!等过了垭口才能看到主峰,至少还需1小时路程。”顺着地球村庄手指的方向看去,两峰之间一条弧形的山脊宛若倒悬的新月,那便是所谓的垭口。
背阴的山洼里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坡。总想走近道的我和青春,跟了地球村庄在没膝的积雪里沿坡直下,直到两脚冰凉才知道忘记戴上雪套。
沿着九曲回肠的山腰小道,转过三道平缓的山岭。我们到达了垭口。三只野兔沿山脊飞奔而去;几只受了惊吓的岩鸭,扑棱着翅膀飞向对面的石崖。能在这荒芜的大山深处,见到鲜活的野物,实属幸运。脚下是一片绝长的雪坡。用登山杖试探深浅,足以摸过膝盖。雪地上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告诉我:今年早有人登临过马牙山了。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茫茫雪坡,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徒步马牙山,那该有多大的勇气和胆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沿着这串伟大的足迹小心翼翼的在雪地里蹒跚前行。倘若稍不留神,就会深陷在没膝的雪坑里。有的队友干脆躺在雪地上顺坡滑行而下。
石门是两座对峙而立的石山,中间阔约10米有余。左边雄厚如侧卧的猛虎,右边高耸如端坐的寿星,手中还托着一颗仙桃呢。这里是登临马牙的必经之地。在这里用过早餐,继续前行。
石门之下便是长满枇杷的陡峭雪坡。坡面积雪很厚,枇杷树只露出花状般的顶端。期间还伴生着一种浑身长满尖刺的灌木。不足百米的雪坡,走得好生辛苦。寻迹而下,到达了谷底的河滩里,路虽平坦,但到处是冰水混合的湿地。地球村庄说对面的高山,便是峰顶白疙瘩。登顶有两条线:A线是对面的绝壁和碎石坡,只有专业的登山者才能上得去。B线需继续向右前行,绕过前面的山崖。拿出指南针确定方向,却发现我的判断和实际方向正好相反,我们正在向南行进。
所谓的“情人谷”,原本没有名字。只是对面的石山之上,有两尊耸峙的巨石,宛若对面相视的情侣。也有人叫它“童子拜观音”。无论那般都是驴友们为了记住行走路线命名而成,继而约定成俗。
上了好汉坡,前面的队友突然惊呼:“有狼!”一群乌鸦尖叫着在空中盘旋飞舞。虽没有看到狼的身影,但从乌鸦的惊慌中,我判断肯定是遇见了狼或狐狸。
乏牛坡下,大家再次休整。为冲刺碎石坡做最后的准备。一块静卧于地的巨石,很像一只抬头索食的乌龟。外地的驴友叫他“神龟问道”。仔细观察,他的头正对着远处山顶上矗立的两尊巨石。我兀自认为,“童子拜观音”远比“情人峰”更确切。又休息20分钟,将没用的东西全部就地放下,轻装而行。
我曾朝圣过石刻遍布、翠影婆娑的泰山;也登临过碧嶂林立、秀压五岳的黄山;还攀爬过面海临风、瀑飞潭众的崂山;更观赏过艳于西子、风骨峥嵘的崆峒秋色。却从未遇见过像马牙雪山这样冷锋俊朗、洪荒开阔的雪域奇景。身边本不缺少美,缺的只是发现美的眼光和胆量。
北雁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迎风引吭。我突然想起,那宛转悠扬的首首藏歌。无论在书香飘溢的校园,还是车水马龙的大街,总能听到从雪域高原飘泻而来的唐古拉风。它们之所以清澈亮丽,激情四射,是因为有雪山空谷间游荡的灵动秀气,更源于广袤无比的雪域晴空。
山顶云雾缭绕,硕石巨峰明灭可见。就在大风忽起的雾消云散之间,对面的山峰露出了真容,犹如太极神掌,五指并拢,剑指云天。
乏牛坡果然名不虚传,一律的赤色巨石,似鸟雀剥啄,更有蕈菌遮压,危若累卵。每走一步都让人气喘吁吁。尽管如此,北雁与地球村庄仍在巨石间飞窜赛跑。
沿着绝壁下的石缝前行,沿途多有红色路标。从上面的字样知道是省城的驴友们留下的标记。转过三道山湾。一道簸箕状的碎石坡便出现在眼前。地球村庄、一枝独秀、青春、馨月已经在攀爬碎石坡。白杨树指着对面高入云端的山峰说:“那便是峰顶!”在清灰的山体之上,白色的峰顶像涂抹了乳胶的麦积,在云雾里熠熠生辉。经过了乏牛坡,队友之间已经明显拉开了距离。虽然近在眼前,却心跳气喘的不能赶上。白杨树夫妇,都是多次登顶的英雄。他们提醒我拉开距离,否则若有石头滚落,必将命悬一线。仰视前面的队友或爬或卧,或立或跪。心中油然而生几分悔意,恨不该来此绝境。脚下碎石流淌如水,头顶巨石岌岌可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担心此行有去无回。
行至半坡,前面有人惊呼“小心!”。顷刻间,只见一块巨石沿坡奔跳而下,在它的冲击之下,满坡碎石,像受惊的野兔,奔流泻下。好在石头滚落的方向和沿壁而攀的我们有一定的夹角。大家原地紧贴石壁,气不敢出。等一切恢复平静,各个都已额头涔涔。向下一看,深不见底的山谷令人毛骨悚然。真格儿老牛曳在了半坡上----上不去下不得了。
八百多米的碎石坡,居然跟爬了1个小时。爬到坡顶,整个人瘫坐于地,动弹不得。
沿着刀削般的山脊,前行数百米,前面是比乏牛坡还要陡峭的巨石坡。上面的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岩,明显带有火山喷发的痕迹。石头焦黑如铁色。甚至有岩浆流淌的波纹和气泡。我说什么也不愿前行一步。白杨树一再鼓励说碎石坡都过来了,总不能留下遗憾吧。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困顿,历程的艰辛,往往使人鞍马劳顿,精神萎靡,走的路远了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
翻过了巨石坡顶端的悬崖,眼前豁然开朗。百米开外,顶峰若虎静卧于雪地。玛尼堆彩带飘扬、端坐虎头。只是皑皑白雪覆盖了石缝,只有踩了前人的脚印,方可步履维艰地向上攀爬。每走一步都让人头晕目眩。12点40,我终于爬到了峰顶。
放眼四周,座座山峰相映成趣,构成了妙精绝伦的巨幅水墨山水画。心中荡然充满震撼:只有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千万年的雕琢侵蚀,让这山川河谷各个玉树临风。我曾崇尚雪的高洁,总认为只有它才可覆压世间的污浊垢渍。没能想到白雪与青灰色的石山竟能构成如此另类的风景。
顶峰是一个不大的玛尼堆。能在这样艰难的峰顶堆砌成如此壮观的玛尼堆已实属不易。不少驴友正顶礼膜拜。我突然想起快要高考的女儿。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祝愿她定能金榜题名!
玛尼堆是有玛尼石堆砌而成。源于佛教传入西藏前的拜物教。也是藏族最早的自然崇拜。藏民们靠山吃山,魔石斧以狩猎,凿石锅以煮食,磊石屋以御寒,佩石坠以驱邪。每块石头都刻有经文,所以我们在玛尼堆上常见写有经文的纸片,就是取代石刻的体现。
下山的艰辛自不必言表。但仍有乐观者携姿拍照。7点整,我们悉数归队。回首马牙天梯,绝不亚于泰山天梯之险峻。
一枝独秀果然名副其实。当我们拖了酸软的双腿上了大巴,她已经在车上悠闲地喝水,满脸洋溢着胜利后的喜悦。我以为她受过专业的登山训练。她笑着说:“纯属业余爱好!”
一次偶然的马牙之旅,就像上了人生一课。没有儿时的遐想与憧憬,就不会产生登临马牙的冲动。人这一生少不了高人的指点,贵人的提拔,个人的奋斗,小人的监督。没有高人的指点你会目标模糊,如同在黑暗里瞎摸乱撞;没有贵人的提拔,你会妄自菲薄,止步于坎坷;自身乏力,你会夭折于困顿;没有小人的监督你会狂妄至极,利令智昏,终不能功德圆满。正如白杨树的相约,地球村庄的帮助,自己的筋疲力竭一般!这次圆梦马牙的人生经历,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厚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