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网络上,朋友圈都在频频发表感言。我也是跃跃欲试,却开了一天的会,中午还去了趟医院。吃过晚饭收拾完,正想思考下,却接到通知,小组要加班开展讨论研判。到这阵终于结束,回到宾馆房间,靠在宾馆整洁清新的大床靠背上,浮想联翩。
读书是怎样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出生自农村,小时候家徒四壁,吃饭都成问题,完全没有可能有钱买书。上学了,也就薄薄的《语文》、《数学》两本书,内容非常简单,开学头一天就把前前后后翻个遍,当然那时候并不懂,主要看图画。
好在家里有个大三岁的哥哥,他的课本比我的书丰富一些,可以偷偷的拿来看。有时候,他会借来同学或者亲戚的小人书,看完后,也会让给我看,偶尔也讲故事给我听。
有时候,我们看的高兴,就大笑不已。这时候母亲就会过来,抢走我们的书,骂着让我们去干活,然后她自己拿过去读。父亲母亲都上过扫盲教育,母亲还在城关一小读过几天书,大体都认得一些字。
或许就是父亲母亲有时拿着书,一字一顿的朗读,也或许是母亲常常在冬天将她那个年迈的有哮喘病的老师接到家里供奉,然后夜里围着火炉听老先生惊心动魄或百转千回的说书,引发了我读书的热情。
那时候看书的愿望很强烈,贴在墙上模糊不清的报纸,被撕得不知道名字看不到开头和结尾的小人书,偶尔还有完全看不明白的大部小说或者小篇文言文。
到我开始读中学,缺书看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学校的图书室虽然不大,但里面承载的书籍却让我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感觉那是一个巨大的海洋。
图书室每天晚上六点以后开放,我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去。七点上晚自习,不允许学生继续留在图书室,我怎么也舍不得走,经常在图书管理老师催促责骂中恋恋不舍的离开。
好在每次都可以借阅一本书。我晚上借回去,上晚自习的时候偷偷看,下晚自习了接着看,宿舍十点半钟熄灯,我就在学生宿舍旁老师宿舍的窗外,借着昏黄微弱的灯光看。
可惜的是,那时候看书没人指导,没有章法,胡乱的看。童话故事伤痕小说,长篇短篇杂志期刊,囫囵吞枣看个热闹,看得云里雾里。反倒是那些最应该读的四大名著竟没有完整的读过一遍,更不用说四书五经了。
但正因为这样没有任何功利和目的的阅读,让我爱上了读书,使读书成为我极少的爱好之一。不管怎样,开卷有益。那些读过的书,多多少少都留下些微的影子,存留在记忆的深处,影响着未来的生活。
读书,让我在幽闭的大山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读书,让我在匮乏的生活中,丰富了内心的情感。
读书,让我在岁月的历练中,造就了宽厚的心态。
没办法,时间太晚了,只能匆忙结束,就到这儿了!
(图片来自网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