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日 周四 深圳 晴 835/1000
【主题】我的日常
【字数】1422
我这样年纪的人,大概从小学开始,语文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多阅读,才能把作文写好;到了中学,语文老师依然如此说……上了大学,老师们就不再啰嗦这些话了,自己已然知道了阅读不单单是能把作文写好,还能为我们打开一个更广更新的世界。
前几天翻朋友圈,发现有位年轻的妈妈给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安排的寒假阅读计划: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含心理、外括人文;远有历史、近有AI……一个月左右的寒假,孩子需要读整整8本书。我不由得感慨:现在的孩子们的阅读面与阅读量比我那时候强多了。
关于阅读,最近几年身边遇到了好多位“牛人”,他们每年阅读100多本书以上,而且还有思维导图和各种读书笔记,即有输入也有输出。
他们是如何做到工作、阅读、生活全不耽误的呢?现在回看,如果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就啥也不耽误不影响了。还是那个例子,你洗脸刷牙会耽误你上班不?
我最早是在楚老师的课堂上遇到了阅读“牛人”郑老师,郑老师不仅年阅读量1、200本自己还藏书,家就如图书馆。郑老师后来应邀给我们拆书,拆书过程很是烧脑。他不仅讲解了那本书本身的内容概要,还讲了很多该书写作的背景、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这一次让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读书可以打开更多的知识链接;原来读书还可以分享给别人,传递给别人,让更多人爱上阅读。那时候,我很焦虑,人家一年读这么多本,我什么时候才能赶上呢。也是从那时候起,自我开启了强制阅读计划。
后来一起做项目的王老师在微信上发起了共读计划,共读的规则是:每天需要阅读完成大概50页左右的书(有详细的阅读表格),还需要就当天的阅读内容输出读书笔记。如果当天24点未完成,需要在阅读群里发总金额为50块的红包给共读的小伙伴,以示惩罚。连续2天未完成阅读者,自己自动退群。
当时我回头看了看躺在我书桌上的无数本没有阅读完成的书籍,心想:如果加入王老师的阅读群,按照计划是不是能有效地跟着大家一起完成?再加上个人D特质比较高,也不希望在群里丢脸,做事得有个结果吧……然后果断地加入了王老师的阅读群,大家那段时间都高效地完成了很多大部头书籍的阅读。
也是那时候,包包里会放一本书,无论我是乘坐公交车地铁还是排队等待都会拿出书来看几页。但,那时候可能还仅仅是因为内心想要跟上阅读群的步伐,让自己不至于掉队,没有形成自觉的固化的习惯。但那阵子也被动地看了很多本书,而且沉静其中,内心就没有早前那么焦虑,读不了人家那么多,一本一本读下来也是好的。
后来,王老师太忙,其他人也很忙,一起共读了无数本书的小伙伴们就各自散了。
但这个时候的我每天阅读的习惯已经养成,每天能不知觉中拿起书来阅读。我想除了自己阅读还应该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阅读,就如王老师。我也可以效仿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起共读,目的是让身边的人爱上阅读继而身边的人又可以让他们身边的人爱上阅读……想着想着就有些热血沸腾,似乎让身边的人都爱上读书,是一位老师应该有的职责和使命。
后来就开始行动咯,发圈号召人、发阅读书目、阅读计划、阅读规则,感谢信任我的小伙伴们和中学的同学们,人多的时候共读群里有20几位小伙伴。从2020年12月起到现在2022年1月,共读群里有5位固定的小伙伴,我们从一本100来页的比较薄的简单的书已经读到了700多页的大部头的书,内容包含管理、职场、生活、心理等,节假日、休息日从未间断……
书中自有啥啥的话就不说了,还是我那句话:
我不能保证读一本书你就能大智大慧,但长期读好书一定能让你获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