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第二天,我在大学同学晓帆那个名为“边走边画”的公众号里,读到了她的开年第一篇——《希望、珍惜、去做》,题图是她自己用丙烯画的画——祖孙两个在乡间草地上牵手而行的背影,奶奶拄着木头拐棍,小孙女扎着两个羊角辫。祖孙俩都背着柳条背篓,里头满满地、满满地开着白色、红色的小野花。那两背篓野花,瞬间照亮了我的新年。
晓帆说,这幅画源自朋友旅行途中拍摄的一张照片,朋友把那些细碎的小花解读为“生活艰难,但仍向往美好”。而晓帆用温柔、明艳的色彩,深情演绎了这张照片,并且把它作为献给所有阅读者的新年礼物——愿你们心情春光,无论何种遭遇和境况。
我的同学晓帆,对我们而言是个女神般的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还在大连一起读大学的时候,她已经在《海燕》发表文学作品。那个年代,文学与《海燕》都是神话,高不可攀。毕业后,晓帆在大连媒体任职,同时也是专栏作家。去年,我偶然在同学的朋友圈里看到晓帆的“边走边画”,成为她的粉丝。她写得真好,画得也真好。我偶尔给她留言,她即真诚回复。透过她的公众号,我了解她作为单亲母亲的孤独艰辛,更对传统媒体经历的艰难转型深有共鸣。但是“边走边画”可不是为了吐槽生活的苟且,它所展现的更是真正的诗与远方,而且,恰如2017开篇的题目——《希望、珍惜、去做》,无论行至何处,莫忘“心怀春光”。
就这样,满满两背篓的野花,像雾霾初散的阳光,金灿灿的,照进我的2017。我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抚那些细碎而活泼的花朵,想起多年前齐豫唱过的那首歌“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于是,又想起花,想起我记忆深处最美的几朵花。
许多年前,参加一个高中女同学的婚礼。喜宴结束,一众同学鱼贯而出。身穿大红嫁衣的美丽新娘笑盈盈站在走廊转向楼梯的拐角,亲手送给每人一朵红玫瑰。我们小心地拿着那枝娇艳欲滴而又紧实饱满的玫瑰花,甜香浮动,恰如我们每个人溢于言表的满心欢喜。参加婚礼无数,最难忘这朵玫瑰。它浸着满满的祝福,由新娘之手,传递给我们对爱的期冀,对婚姻的憧憬。
还有一枝白玫瑰,像一首小诗,幽幽绽于一束灯光下。同样是许多年前,我的好朋友婚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她第一次请我们几个最好的闺蜜去做客,一开大门,我惊呆了——小小的玄关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只一盏小小的射灯,打下一束宁静的光。她不知想了什么法子,在白墙上固定了一支我们高中时代做化学试验常会用到的试管,里头一枝半开的白玫瑰静立水中,射灯的光把白玫瑰照得几乎透明。那是20多年前,物质远不像现在极大丰富,天猫淘宝只要想不到没有买不到。闺蜜的这个创意并不要花多少钱,但是它秒杀此前此后我所见过的所有浪漫。那是个读高中时曾在牛仔裤的裤兜上绣花的女孩,那是个随便写几句话都像清水出芙蓉般诗句的女孩。或者唯有她,才配得上这朵美至出尘的白玫瑰。唯有她内心的春光,才赋予这朵白玫瑰遗世独立、令我一见永难忘怀的灵魂。
“愿你们心怀春光,无论何种遭遇和境况。”带着祝福,在心田种下一颗永怀希望、美好、爱与诗情的种子,2017,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