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去互相争吵、道歉、发泄、责备,时间只够用来去爱,可它又只有一瞬,令人惋惜!”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道出了生命的本真。为了有意义的人生,我们一生真的无暇他顾,只有心灵的修炼和人生的修行,没有时间去幽怨,彷徨,或者憎恨。我们倾其一生,只能深爱一项事业,用心灵的温度去照耀,用人格的力量去跋涉,用情怀去构筑人生的风景。
昨天下午,驱车匆匆到泉城参加课改会议。感恩遇见,与郓城黄泥岗中学李传宝校长同行。他是一个十分谦虚因而是睿智的人。蒙他不弃,一路上对我“现场采访”,涉及很多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到了酒店,简单吃点东西,我们又兴致勃勃开始了诗意盎然的“教育夜谈”,这种校长对话,是一次管理的“集备”,是一次智慧碰撞,在交流中提升,在质疑中完善,在吸纳里丰满。总结起来,谈了“三个三”——
“三组建设”问题。要重视教学管理相对滞后,甚至积弊深重的问题。在“三组”建设上,很多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建设,而忽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创建与高效运行,教学常规管理失之粗浅。尽管可能自己业已发现要问题亟待解决,但整改措施依然流于形式。怎么办?采用“三备”:个备先行,独立思考——电子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结合本班学情,形成个案。倡立电子集备库,既利于检查,又为下一级储备了接地气的校本第一手资料。
“教研训”三位一体。让教学、教研和培训三位一体,避免各自为战、相互游离。教师专业化成长能否持续,关乎教师职业幸福感。成长在教学,幸福在教研,提升在培训。没有教研支撑的教学不但会因为缺乏创新而在重复自我中走向职业倦怠,而且正是自我价值的缺失和职业幸福感迷失的根源。专题化、课题化和校本化的培训,基于学校的师生实情而进行有针对性、有前瞻性、有建设性的研讨,这是教师自我意义感之源,是教师在事业中寻觅存在感、价值感和幸福感之途径。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名校,无不是重视踏踏实实的教研和扎扎实实的培训的。
“三微问题”。重视“微课题”对教师日常教育生涯的引领作用,关注“微激励”对人气聚拢和校风建设的激励价值,善用“微文化”来凝神聚力和提升教育品质。小微课题,是教育进阶的扶手,不妨每年在学校层面上搞一个课题“存目”,进行校级课题的征集和评选活动,借以促进教师的课题意识。“微激励”是师生互动的情感纽带,也是学校管理者“把心捂热”的主动作为,可持续地让一个学校因有温度而成为有吸引力的地方。“微文化”的创建对学校生态的改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积少成多,在每天的“微变”中走向羽化蝶变。
夜深了,我依然能看到李传宝校长那双熠熠生辉的眼睛,似乎照亮了明天的路……
金辉 凌晨四时于泉城玉泉森信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