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沟通的艺术》真真很有年头了,居然已经第15版了,是人际沟通入门经典之作;但也着实是一个大部头,500多页厚厚一本。
看看豆瓣上的书评,评分人数和评分都不低,甚至有的人宣称值得花一个月的时间去读。如此被这么多人看重的好书,对于饱受沟通困扰的我来说,怎能不读呢?
但是,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对于沟通这件太刚需的事情,我依然觉得这么厚一本大部头读下去很困难;尤其是里面铺满各种教科书化的概念知识点,也让我觉得了无生趣。但是我在愉悦的状态下,用没那么长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并且对其中的重点概念记忆深刻收获良多。
关于这本书内容的书评太多了(因为版本实在太多,而且每个版本都很热呢),这里我只想讲讲我是怎么巧用第15版的新内容,快速有效的吸收这本大部头。
我没有按照一般封面-封底-前言-目录-重点章节的方法去读,我们是要系统了解沟通解决沟通难题嘛,但是我也没有按照封面-封底-前言-目录-顺读章节的方法,在完成封面-封底-前言-目录的浏览后,发现了第15版本有趣的新内容。
翻看了一下这本第15版本的《沟通的艺术》,是经典教科书的框架,结构非常清晰:
1、按章节循序渐进讲述沟通的不同方面;
2、每一章第一页是本章节学习后的达标目标“学习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3、每一章节都有概念点、案例和小结,同时作为第15版的新增亮点部分,每个章节结尾都有一节《电影与电视》,用热门电影、电视的分析,去印证小结的沟通准则。
这就是第15版引起我注意的新内容。
翻看那些恼人的概念,是不是感觉他们太抽象且难记;而读本书的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只不过急迫的想知道,怎么解决沟通困难?
首先第一步,当然是看看每一章的第一页面的学习目标。
这些学习目标中也许也包含一些概念,不是很明白也没关系,看它们只不过是让自己心里对本章节大概有个框架和方向。
接着第二步,直接翻到每一章的小结。
它可是每一章最重要信息的集合,而且它并不长,可能在其中你会发现了某个你不熟悉,并且不懂的概念或者话题,感兴趣的话就回头检索一下目录中这一章节内这个概念在那一页,用查工具书的态度去读一读,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比顺着阅读时印象更为深刻。
第一步让你对这章的内容有了个轮廓地图(学习目标),第二步让你摸到里面重要的大小路径(小结),顺着他们去找那些你感兴趣的标志物(具体的文字概念),这样的能记忆能不深刻么?
然后第三步,你可以享受每章最后一部分《电影与电视》中提到的那些电影与电视了。
你可以选择在看片之前先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的介绍,然后边看片边思索,也可以选择先看片,看完后再回过头来阅读这些介绍,边阅读边回味。不管哪种方式,都会让你对片子和每个片子对应的书中概念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种场景体验的方式去更深刻的了解每个章节的概念,一定会让你有比只阅读文字方式有效得多。
当然,如果你感受不到,或者你的感受和书中所写的并不一致,用便利贴将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也许读完这本书回头看这些记录时候,你会更清楚是什么阻止了你的沟通。
有的时候对自己的觉察,也就是意识的觉醒,是提高某种能力的第一步,所以这种对自己感受到的记录一定不要偷懒。
注意:还有一个你不能错过的就是某些章节中可能会出现“想一想”、“伦理挑战”、“技巧构建”栏目。
里面有一些有趣的测试和思考,可以提醒我们在阅读每一章的当下,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和我们自己相关、和真实场景相关的问题,进行一次脑力上对沟通的反思和练习。
本书前言里面提到,新版修订前询问了读者对新版本的需求,读者的回答是“想要一本结构清晰,内容有吸引力、表述简介的人际沟通入门教材,并且这本教材必须反映出沟通在当今世界的运作方式”。
沟通在当今世界的运作方式的反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在这本新版本中也讨论了很多,随时在线、即时反馈、场景体验都是我们绕不开的关键。
我想用利用第15版本《沟通的艺术》中的新内容用这这种方法去阅读这本经典,可能就是一种经典教材以当今世界的运作方式的反映”吧。
最后,用这种方法进行本书的第一遍,可能会错过一些内容,但是本书的主体一定能被你抓住;用这种方法完成一遍阅读后,你可以回头再看看本书目录,看看还有哪些被遗漏但是你觉得很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带着你已经充满电的沟通新概念和新技巧,去挑战理解他们吧。
以上就是我读这本经典大部头教材时的方法了。分享出来,希望让其他和我一样想运用这本经典教材改善沟通水平,但是实在无法读这本大部头的书的朋友以及读完也记不住里面内容的朋友,也能顺利的读完本书且获得里面的重要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