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把安全感,交给别人的表情

🧠 心理成长系列
✍️ 作者|Miss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别再把安全感交给别人的表情,
学会从自己的意愿里,找到底气与平静。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说话前,先猜对方的情绪;
发完消息,盯着“已读未回”开始紧张;
在会议上发言时,看到别人低头就慌了,觉得是不是自己讲得不好。

你以为那是“懂分寸”“会察言观色”。
但其实,那是你把安全感,交给了别人的表情。
而这种习惯,会一点点偷走你的底气。


Part.01

你不是太敏感,你只是一直在“读脸里生存”

在心理咨询中,我遇到过太多这样的“老实人”。
他们不是不会表达,而是害怕表达。
害怕说错话、怕让人不高兴、怕被误会。

有一位来访者说:“我在群里发句话,如果大家都没回应,我会反复看聊天记录,确认是不是自己讲错了。”
其实她并不“玻璃心”,她只是太习惯从别人的反应里,确认自己是不是“被接纳的”。

那是一种早早就学会的生存方式。
小时候,我们被教“要懂事”“要体贴”,于是学会了察言观色。
久而久之,你开始以他人的满意,来定义自己的对错

可问题是——
别人脸上的表情,并不是你存在的凭证。
你一直在讨好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个怕被抛弃的自己。

当安全感依赖别人的态度,你就永远活在“他人情绪的天气预报”里。


Part.02

一味“察言观色”,反而让关系更脆弱

有时候,我们以为“让别人舒服”就是维系关系的最好方式。
可事实上,过度的体贴,往往让关系变得更小心。

我曾咨询过一位母亲。
她的孩子只要皱眉,她立刻哄;丈夫沉默,她就道歉。
她说:“我只是想家里气氛好一点。”
但最后的结果是——所有人都习惯了她去迎合,没人真正理解她的感受。

心理学里有个词叫外控型安全感
就是你无法从自己内部获得稳定,只能依赖外部反馈。
当别人开心,你就轻松;当别人冷漠,你就怀疑自己。

你越是想“圆场”,关系反而越容易失衡。
因为你的每一次退让,都在悄悄告诉对方:
“你的感受比我的重要。”

想让关系更稳,不是更懂“哄”,而是敢于承受对方的不满。

当你能安然地面对一次“对方的脸色不好看”,
你才真正从依附里走出来。


Part.03

真正的安全感,是能容得下“不被喜欢”

成熟不是讨好所有人,而是敢被误会也不慌。
你可以温柔,但不再取悦;可以体贴,但不再失衡。

我们常常把“被喜欢”误当作“被安全”。
其实,真正的安全感来自——确定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别人怎么看。

你可以从这三个小练习开始:

  • 当你发现自己在读别人的表情时,停三秒问:“我现在想要的是什么?”
  • 每天允许一次“让别人小失望”,比如不秒回、不解释太多。
  • 把“他人的表情”还给他们,把“情绪的主权”留给自己。

一开始会有点不安,但慢慢你会发现——
别人并不会因为你没迎合,就真的离开。
而你,却开始有了一种久违的自由感。

真正的自信,不是被所有人喜欢,而是你能接受,有人不喜欢你。


Miss温的小结

我们都渴望被理解、被接纳。
但那不该成为我们说话做事的前提。
你不需要时时读懂别人的表情,
也不必为了“气氛”而放弃自己。

当你不再以别人的满意为标准,
你才会真正感受到内心的稳定。

关系从此不再是取悦与被取悦,
而是——两个都有边界的人,
在真诚和自由中靠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